分卷阅读20
说起来,当初林玉梅虽有想法,说来以后还是有些心虚,不曾想娄桐花二话不说一锤定音!
那天,老太太完完整整地听她说完后,一时没有说话,就这样子定定地看了她好一会,看得林玉梅心头发虚,原本听了家阿妈的话,乐哄哄地炸成一锅粥的姜桃几兄妹,也以为这事阿奶不意要变成黄花菜了,娄桐花却笑了,很欣慰的那种笑:“不愧是我娄桐花选的媳妇,当初没有看错眼,是个有想法敢干大事的,干了!”
林玉梅喜望外,然而还是有些顾虑:“阿妈你也觉得干啵,我就是怕干不好亏了本……”
“怕啥子怕!”老太太不愧是马头岭第一铿锵铁娘子,只要认定了事情就有魄力得很:“猪往前拱,鸡往后蹬,当年一日三餐的吃红薯苞谷狗地牙香椿头,吃得腿腿都肿得黄桶样的,还不是都淌过来了,现在上有国家好政策有家田地保底的,还怕饿死个球不成?前怕狼后怕虎,就不要肖想吃其他香火饭,老老实实种田做一辈子的泥腿腿也没有啥子丢人的!”
俗话说,一头狮子领着一群羊那就是一群狮子,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那还是一群羊,娄桐花的一番斗志昂扬,把林玉梅也说得信心十足起来:“还是阿妈想得透,那就干!我就不信凭着我婆媳俩个还拿不这一摊子!”
三个小的一听眼睛都亮了,哦豁,成了成了,兴奋激动好想尖叫撒花放鞭炮ing!以后,我也像街上的那些小鬼头一样,想吃粉就吃粉一碗不够吃两碗素粉不稀得吃专挑肉粉吃了,啊呵呵呵!
姜桃样高兴得很,他家的小事业就要红火起步了,呵呵哒!而且,对于这份事业,她比她阿妈还信心十足,上辈子阿妈一个人都撑起这个摊子,这辈子还多了她阿奶这个定海神针,那就是三个手指捡田螺崖头缝里逮螃蟹,稳妥得很!
*
上辈子的林玉梅,心心念念的就是让姜桃好好读书金榜题名为家里人撑腰,所以对于家的米粉店生意,并不让姜桃过多接触,而这辈子姜桃打算用己“小先知”的便利,充当一回军师,提前让家米粉店步上正轨。
“阿妈,为什要到新圩开咧,新圩那几家米粉店,也就是街天的时候人才多一点,平时有时候都不开门。阿妈你
粉做得再好吃,人家舍不得吃那也是像阿奶说的,瞎子点灯白费蜡,我还不如直接把粉卖给石化厂的人咧!”
姜桃继续举例作证道:“我去找阿川的时候,在大操场上老是听到他厂子里头的那些阿叔发牢骚,说啥子天上个大夜班回来食堂米粉都卖光了,想喝热汤都喝不上,旁边还有好多阿叔闹哄哄的应和他,说就是小夜班前想吃碗粉也莫得。阿妈你看,阿川还说食堂的米粉不好吃咧,都那多人惦记,那我不如就专门卖给他!石化厂大门外头,不是有几间空荒荒的房子嘛,大得很,我租来修整一,不就成一家店咯!”
上辈子,就是石化厂家属区外面这条路,多年以后你卖早点我卖夜宵,你做米粉我做烧烤,热闹得很,倒是新圩渐渐没落去。不过当时他家因为在村子里过得不痛快,已经全家搬到了县城,阿妈还是继续卖米粉,阿哥在工地打小工,她和阿弟上学读书。而这辈子,姜桃觉得,他家以大胆地做一回吃螃蟹的人,第一家在石化厂外面这条路上打响小吃街的第一炮!
小家伙说得有理有据,不说姜枫如何酸溜溜地看着他妹又日常风头,林玉梅都有些震惊了:“小桃子你才五岁,会不会想事情太多了脑壳疼?”
姜桃:“……”
谢谢我的阿妈,你的小闺女我脑壳不疼头也不秃,年刚好20啷当一朵花的年岁,不过,这个小秘密说来吗?呵,我怕真的被你当成精怪咯!
不过虽然不明说,这也难不倒姜桃,她故意作一副日常得意洋洋的傲娇小模样:“这个有什啦,上次去县城阿爸不就说了,去年江滨公园还没有建的时候,旁边有好多房子都破破烂烂的,有的还没有人住,结果一说建公园,啊咧,烂房子一都鸟木仓变大炮人人都来抢咯,现在石化厂外头那几间房子就是烂鸟木仓,等着我把弄成大炮,阿妈你看咯,炸得嘭嘭响!”
林玉梅:……看来这个闺女果然是随了家婆婆,看这小小年纪脑瓜子滴溜溜转小嘴皮子上一碰叭叭叭说会道的,她和家男人愧不如……
娄桐花眉梢眼角都是笑意:“果然是我家的小精怪,都会举一反三了,看着就是有息,以后是要走山沟沟戴金冠把米粉当饭吃的!”
姜桃:……啊咧!阿奶你的志向不更大一些咧,戴金冠吃米粉?我怕不是要给人家当猴子看哦!(→_→)
姜枫一听,哦豁,贴心豆瓣小马屁鬼又在花样翻翻的争宠了,不行不行,哥赶紧也要刷一把存在感才行,于是他不服气地问他阿奶道:“阿奶你又偏心,小桃子把米粉当饭吃,那我和阿弟咧?”
娄桐花看他一眼,这个孙子啥子都好,就是没有板眼看不清己有几斤几两,合该好好敲打一番,于是她道:“阿桥还小着咧,看不来,倒是你,要是在学校里不好好读书,整天想东想西的,以后就是吃玉米粥红薯饭干力活的!”
讨没趣的姜枫:“哼!”哥不听不听就是不听日常哼唧唧!
林玉梅才不管大子的作妖搞怪呢,还是说了家的顾虑:“石化厂有家食堂,他人会不会来吃哦?而且石化厂食堂的人,会不会觉得我故意抢他生意找我麻烦咧,毕竟这是人家的地盘!”
当家老太君娄桐花志却觉得没有什好担心的:“我和他这是公平竞争,你有关公刀我有杨家枪,你使你的劲我显我的,各凭本事和气生财,怕个啥子?就这样子定了,等晚上我去找小顾,喊她帮忙牵个线搭个桥把那房子租来,我估摸着问题不大!”
诚如娄桐花所想,不但问题不大,石化厂那位专管后勤的孔主任是个革命几十年的三八式老干部,是一步步从基层上来的,往上数八代都是泥腿腿到了他这一代才碰上大好时光洗脚上岸的农民子孙,对农民阶级有一股天然的亲近感,一听说娄桐花打算开家米粉店丰富他职工的日常生活也改善改善家的生活,这位平易近人的老干部还大大夸赞了她一番。
“小平志在十二大上都说了,要建设小康社会,国家正在鼓励各行各业劳动致富,你这位妇女志思想觉悟高有抱负敢实践,好得很!等到米粉店开张咯,我也去吃上一碗!”
连人家革命几十年站得高看得远的干部志都这说了,娄桐花信心更大了,老太太一时间浑身充满干劲,回去的路上,腰板挺得直直的路都走得砰砰响,仿佛又回到了喝令三山五岳开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年轻时代!
娄桐花那就是个
风风火火的革命派,路还没有淌熟的时候就敢想敢干了,这会店面的事情谈拢,脚板心算是踩热了,一回到家,立马就把需要准备的事情当作任务一样,一件件分派了去,全家老脸上放光摩拳擦掌,就等万事俱备,姜家米粉店隆重开业了!
第31章 米粉店开业 很快就有人被那散飘荡的……
姜家在石化厂成为八卦中心, 在村里头更甚,各种羡慕嫉妒恨都有,尤其是老对头王莲花, 背后的小话更是没说:“嗬,有钱人是梗龙, 无钱人是梗虫, 人人都想当龙, 龙是那好当的?我看他一家子就是黄狗奔弄堂,瞎忙活, 有的笑话给人看!”
对此, 娄桐花然也听说了,嗤笑一声并不放在心上,按照她的说法:“就那一家子, 吃饭像上山扑雪,做工像老鼠啃铁, 懒得屁股都生疮了,理他个卵球!”
于是,姜家人该忙啥忙啥, 走路都是挺胸抬头脚底板卡擦响的, 成为村里最闪的一道风景线。
姜大壮在国庆的前一天晚上回来了, 姜果她爸就是拉马车做脚力的,娄桐花特意托人家跟他说了,娄大壮一回来就贱兮兮地打趣他阿妈:“恭喜恭喜啵, 娄老板!”
娄桐花给家没大没小的子翻了个清新脱俗的大白眼:“嬉皮笑脸, 也不懂得偷吃了几多两油。”又道,“想法是你媳妇想来的,以后摊子也是她担着, 我不过就是个打打边鼓掌掌眼的,要拍马屁,找你媳妇去!”
姜大壮又笑嘻嘻地看向家媳妇,林玉梅嗔了他一眼,问:“怎回来了?就是个小店,有我和阿妈就撑起来了!”
姜大壮笑笑:“不是要收晚玉米了嘛,现在这个工程也不算忙,刘大哥就说先回来把玉米收完了才回去。”
这也是村里外务工人的常态,都说“秋收秋收,不落人后”,对土生土长的农人来说,地里的收成才是根本,平时在外头赚的活钱再多,等到地里收成的日子,还是要赶回来的。
八月十五刚过去不久,秋分的满月脚步走的慢而缓,屋子里姜桃三兄妹正发舒缓的“佛~佛~”声,而娄桐花几人已经收的早的人家已经摸黑起来,趁早做米粉。
不于多年以后米粉店纯手工制作的米粉越来
越,这年头村落街圩上的各家米粉店,多为己蒸米加工,而且这种纯手工制作的米粉和机器做的比起来,更加的爽滑有嚼劲,做来的米粉也更加的米香溢。
等到一锅锅成品炉,不知道谁家的骚公鸡发第一声喔喔声,娄桐花才直起身子吩咐子和媳妇:“好了,去把几个崽子喊起来,等就发了!”
*
天色尚有些黑沉沉的,石化厂家属区的职工家属还在美滋滋的沉睡中,姜家的小米粉店已经忙开了,劈材、生火、洗锅、刷碗、熬汤、备菜,待到早已谈好的在新圩摆摊的杀猪佬老汤头把猪肉送了过来,剁剁剁的敲砧板剁肉声,在静寂中有节奏地传了开来……
当天空中微微露鱼肚白,米粉店迎来了第一波客人——顾清雅和关劲川姨甥俩,娄桐花笑得像一顿喇叭花,招呼两人道:“先坐一,等放完炮了,我第一碗粉,就招待阿川!”
关劲川满意了:“嘻嘻!好,谢谢娄阿奶!”
顾清雅把手里一直抱着的一个大纸箱放到桌上,道:“开业大吉,我也不知道送什好,想着你休息的时候以听听广播,就选了这个收音机。”
关劲川也开心地露两排小白牙:“我上个星期,跟小姨,还有唐阿叔,一起去选的。”
娄桐花等大人:!!!
录音机在这年头是大物件咧!这姑娘硬是……
姜桃等小不点:嗷呜!顾小姨这个手笔够大的!
*
“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很快热热闹闹地响了起来,“姜家特色米粉”六个招牌大字在一阵硝烟弥漫中若隐若现,天虽是国庆,但对于这年头广大奋战在厂矿一线的工人来说,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就是起袖子加油干,所以石化厂天的生产线依然轰轰响,而因为之前打过“广告”,所以很快就有人被那散飘荡的浓郁香味给吸引了过来……
“你家米粉蛮香的,是啥子码子咧?价钱多?听说你还有泡菜送?”
这快就迎来了第一波上门的客人,林玉梅笑得像朵花一样,声音又清又脆,带着说不来的欢快气息。
“里面坐里面坐,我家肉粉是三鲜的,瘦肉、蘑菇和木耳,肉是早上刚杀了拿过
来的,蘑菇和木耳是我家去林子里捡的,都是鲜得很。价钱和其他粉店一样,肉粉一碗五毛钱,光头粉一碗三毛钱,加一两粉就加收一毛钱。泡菜也是家做的,爽得很……”
“成!来上三两肉粉,重辣,第一回 吃,码子泡菜要多给点哦!”
“呵呵,放心吧,保证料足又好吃……”
南北饮食差异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呷米。对平南本地人来说,一大早酣畅淋漓连汤带粉地吸溜上一碗鲜香爽的米粉,那一个安逸哦,爽歪歪得很!
也因此,姜家米粉店靠着薄软嫩糯的米粉、鲜味撩绕的汤料、浓香溢的浇头,在国庆节当天一炮打响,在石化厂狠赚了一波名气,一子就站稳了脚跟。
而娄桐花在林玉梅慢慢适应了店里的活计,每天的客人人数也基本固定来后,功成身退,继续回来抓起了家里的一大摊子,这头一件事,就是收玉米晒玉米,当然,家里头收玉米的重任轮不到娄桐花,有姜大壮呢!
说起收玉米,这也是个技术活,不过姜大壮在这方面得心应手得很。
套上手套,再用绳子把一根长钉子套在腕上,掰玉米的时候,把钉子往玉米棒子顶部的皮里狠狠地一戳再用力往上一挑,就把包成一团的玉米皮给分成了两半,再把两边的皮一拽一扯,玉米棒就露了来,跟着一只手拽紧玉米棒底部的皮,另一只手抓住玉米棒子用力往一拧,一棵脱了皮的玉米棒子就被成功的掰了来。
年姜枫上学去了,了一个捡拾玉米须须的主力军,所以待到中午时分,娄桐花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姜桃就带着家阿弟坐在玉米堆里,热情如火地担起这份重任。待到姜大壮再次从地里回来,将手推车里的玉米棒子倒在院子里,她一个蹦高跳了起来:“阿爸你回来了,等一我去给你拿水。”又吩咐她阿弟,“阿桥去屋里头给阿爸拿毛巾。”
话音一落,率先噔噔噔冲进厨房,很快就抡着小胳膊,颤巍巍地端了半盆子温热的洗脸水来,这头姜桥也拿着毛巾来了,两人一递给姜大壮:“阿爸,给,洗脸,嘻嘻!”
两个小鬼头边说边笑嘻嘻地看着他阿爸,脸上满满的都是“夸我夸我嘻嘻嘻”的小表情,要是被他阿哥看
到了,又得切一声,暗嘀咕吐槽两个小马屁鬼了!
姜大壮心里却暖呼呼的熨帖得很,瞧瞧瞧瞧,这就是他姜大壮养的崽崽和女,小不伶仃就这懂孝顺人了,呵呵呵!姜大壮觉得,身上原本收了一早上玉米的疲劳,仿佛一子就消逝了大半,整个人神清气爽得很,他也不让两人失望,张就是一阵猛夸:“不愧是我的崽女,乖得哟~”
姜桃姜桥:“嘻嘻!”
*
姜家种的晚玉米不多,等到十天后,姜大壮收割完毕重新回了建筑队,姜家的米粉店也逐渐步入了正轨,石化厂的人也慢慢习惯了整天飘荡在大门附近的这股浓香味道,林玉梅赚的最多钱的一天,达到了二十多块,看着盒子里那一叠子新旧不一的毛票和硬币,林玉梅露了梦幻般的笑容,连做梦都是叽叽咕咕地笑醒的。
而家里这会的主要活计,也就只剩这最后一批收回来的玉米要晾晒和剥粒了。
比起过年前就种、三月份才扬花、七八月份才收割的早玉米,七八月份种植的晚玉米,由于日头够猛八九月份就扬花结果,十、十一月份就收获,因种植时间短,晚玉米往往蕴的水分更多,煮来的粥也更粘稠清香,味道棒棒滴!
按照娄桐花的说法:“就着泡萝卜喝一碗新玉米粥,吃两块刚锅的玉米饼,香得哟! ”
但晚玉米煮粥虽好,晾晒却是个大问题,大西南的十月,太阳虽然红还是红的,但已经越来越疲软了,玉米很难晒干晒透,所以晾晒收仓什的也是一件大事,做得不仔细玉米就会生虫,不要说煮一锅又浓又香的粥了,孬得只喂鸡,鸡是高兴了,人却是呜呼哀哉。
这段时间,马头岭家家院子里满地都是刚收割来的玉米,入眼一片丰收的金黄,姜家也不例外,等到太阳一点点落山头,月亮高高从树梢上挂起,娄桐花林玉梅和姜枫姜桃姜桥三个小鬼头,便团团坐在院子里的小木凳上,在徐徐的夜风中,给大箩筐里满满当当的玉米剥粒。
娄桐花和林玉梅都是经年的老把式了,手上又有力气,两手交互着用力一推一剥,一颗颗金黄饱满的玉米粒便滴呖呖地掉落到了身前的箩筐里。相比起她两人,三个小的就不够看了,玉米棒子被他夹在两腿
之间,每次小手都要费劲地撕扯好几,才怜地剥几粒来,娄桐花见状,脸上又笑得皱成了一朵花。
第32章 预备上唐家门 小唐要带你和小阿川上他……
娄桐花再次和孙子孙女吃起了“忆苦思甜饭”:“还是你有福哟, 这农活做得硬是手生的很,不像你阿爸,五岁就跟在生产队里一帮岁娃子屁股后头, 捡稻穗、捉虫子、打土疙瘩,再大一点就会拔草捡粪, 十岁就割稻打场挣工分了, 干是真的干, 就是受了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