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冰山
从林氏的角度来看,事情办得不怎么圆满,最后还是让祁氏与郑琰之间留下了疙瘩。她也没计划着让双方能够相亲相爱,至少面子上得看得过去吧?本来就能达成目标的,叫祁二这倒霉孩子一搅和,连表面上的和平都很勉强。
“祁家二娘真是够呛,”林氏回来对丈夫报怨道,“本来好好的,她硬要闹个不痛快,这样的孩子真没个眼色。家里大多不容易啊,低声下气的都差不多了,她非结个仇家不可,现倒好了,看她鄢郡呆不下去了。”
李刺史叹道:“世家倾颓啊!”
夫妇二都有些无奈,他们都是世家出身,对祁氏是抱有同情心的,虽然池修之夫妇技高一筹,祁氏做的事儿也够蠢的,自幼形成的士庶分野还是起着作用。李刺史道:“罢了,咱们也尽力了,祁氏不过是罚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能化解了这一段恩怨,也是值的。”
林氏无奈地道:“说起来韩国夫不像是个刁蛮的,真不像是权相的女儿,跟传说里的也不太一样。脾气是有一些,道理也还是讲的。祁家也是,光看今天这个样子,是过于自傲了,一个黄毛丫头都能赌气成那样,平日恐怕郡里也够猖狂了。也是他们运气不好,偏遇上了这两个厉害的。”
李刺史道:“以后就看他们自己的运气了,只盼祁家从此老老实实的,别再让为难才好。”李敬农还扣池修之手里呢。就李刺史来说,他们李家跟池氏夫妇关系尚可,他同情祁氏的同时,更看好池修之一点。李氏这样的家族看来,京兆池氏,如果能够复兴,也是不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儿。
“要不要再留两天,看看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要是咱们一走,祁家又……”
“他们是不敢了,若是再胡来,只管告诉池修之,随他怎么办罢!”
“行,那就明天走吧,哎呀,叫这事儿闹的,头疼。”
“累了就早些歇下,明天还要赶路呢。”
“哎。”
一对心情复杂的夫妇带着复杂的心情入睡了。
对祁氏来说,郑琰最后开出了条件,反而让他们松了一口气。有的时候,就是会有这样的一种心理,得罪了一个,或者自认为让一个不开心了,如果对方大度地说:“米关系哟,亲!”反而会更不自。如果家提出补偿要求了,付了代价,晚上倒能睡得安稳了。大概除了天真到一定程度,又或者自中心到家了的,很少有不会认为——凡事必有代价。
先前再伏低做小,都是潜规则之下进行的,颇有点惊弓之鸟的意思的祁氏,担心自己默认的潜规则与郑琰默认的潜规则不一样。现郑琰明码标价了,他们便少了这一份子担心。
对于祁二娘子,祁家长辈也是气得厉害。正这节骨眼儿上,一个不小心让拿住了错处借题发挥,那就是个雪上加霜的局面。怎么能这么不顾大局呢?
祁耜夫妇把这个宠爱的女儿骂了个狗血淋头:“当此危难之际,怎么这样不识大体?又让祖母难做?”
祁二娘哭道:“阿爹阿娘知道么?那位夫,她的厅上让无知村妇与祖母平起平坐!家几时受过这样的屈辱?这也能忍么?”掩面伏案而泣,满心的悲凉,“呜呜,几时到了这个境地了?奇耻大辱!”
被她一说,家中上下也是恻然,祁耜本来还要狠狠训斥她一番的,此时也只能说:“心里不好过,收拾收拾东西,到乡下庄园里住些时日去罢。”郑琰的话让听了非常的不舒服,不但直指他们家家教不好,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对于世家来说,或者说,公开让他们惩罚家里,比夺他们的田园还让他们难以接受。事到如今,祁氏却只能照做。
形势比强!祁氏郁闷有之,痛恨有之,羞辱有之,却只能把所有的情绪压下,把祁二娘给送走。祁二娘脸上两行清泪:“儿不孝,连累父母亲长,却也不想再受这等闲气了。儿避祸而去,深居简出便上,毋以儿为念。”
说得家中又是一阵大哭。次日,王氏等去给林氏送行,这回来的都是官家娘子,郑琰也出现了。王氏身边果然没有了祁二娘,只有一个祁三跟着。大家看眼里,互相使一眼色,也没有一个再提起那不开心的事情来。
林氏与郑琰执手道别,互诉不舍之情,郑琰可是帮了林氏一个大忙了,没有郑琰,林氏还收不到祁家送的厚礼呢。李氏是大世家不假,家族产业也多,但是分散到各房名下的,未必就是很均匀地同样富有了,各房又各有儿孙,能多弄一点家业,世家口上不说,心里也是非常乐意,不然他们弄个什么隐田隐户?只要名目起得好听,那就行。
郑琰还很关切地询问了王氏的身体状况,因为王氏昨天是借口酒有点多了,匆忙带着闯了祸的孙女儿回家的。双方的态度,落有心眼里,这就是一个和解的信号,也好,省得咱们夹中间难做。跟郡守夫妇做对吧,小细胳膊拧不过大粗腿,为难祁家吧,乡里乡亲的,彼此之间还有许多已经说不清了的亲戚关系。
这样最好了!
送别了李刺史夫妇,各归位。
郑琰笑对池修之道:“为客费了三升米,这林夫没少收祁家的好处罢。”
池修之道:“管他们有什么交易呢,咱们只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就是了。总与他们扯个没完,都烦了。”
“好好好,做咱们要做的事去!”
————————————————————————————————————————
郑琰与池修之现阶段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学习、补课、摸索、培训。要修路、挖渠,尤其是这样比较大规矩的政府行为,就需要有一个统筹规划。路线基本上就照着原有的进行拓展,难的是做一个方案。
如果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工程,那么,中央有户部、工部一个出钱一个出技术员,连将作都能出一部分工程员给予支持,这个没问题。此外中央还聚集了一大批的专业才,从测绘到设计,再到计划、预算,很多官员还是兼职的水利学工程师,有个别甚至是顶尖的水利工程专家,又有国家力量做后盾,做这样的事情当然简单。
鄢郡不一样,首先,基本上最好的手都集中到了中央了,留给地方的就少。鄢郡的地方财政里倒是有余款,却要省着用,这项工程计划里用料很贵,以往修渠、修路,大部分都用不到石料,现主体几乎全用石料,光运费就很愁了。这个预算得他们自己来做,哪怕郡衙已经基本配齐了员,也是一样的。
鄢郡以往也有做过工程的,这部分有很大一部分是小吏,很多都是凭经验办事,上回全让池修之给踹一边去了,现送上门来都不敢用——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从中揩油?技术水平还不能保证过关不过关呢。
池氏夫妇可以凭关系向中央借,问题是,中央不可能把最好的借给,更不可能借得多。哪怕是郑琇、郑琦弟兄两个做到了刺史,他们都借不到。郡衙上下只好一面找些做过工程的老当参谋,然后自己上阵。不会的,现学,不懂的请教!
郑琰做计划是一把好手,毕竟是站巨的肩膀上的,凡事有规划啊,要挖多少土方,路线几何,可调动多少手,一个劳动力一天能做多少工作,共能开工多久。国家无偿征发劳役一年有多少天,即,可以有多少白工,剩下的缺口要从哪里补足,工程质量的标准是什么,等等等等。做得似模似样,池修之也挑不出毛病来。甚至郑琰的计划里还有了些福利,比如给力役加餐什么的,池修之还很凶残地表示,不能给太多:“原是他们自备干粮的,想着早些回家,自然做得快。要是补贴得多了,可有得磨了。”明白了,吃大锅饭的不干活。
郑琰很遗憾:“改成奖励如何?一天一个工,挖多少方土石算合格,超过的,超多少有多少奖励。”
池修之摇头道:“难!”郑琰一直呆后衙,真没怎么接触国计民生,池修之却是四处跑,很知道内情,“怎么能保证执行?纵使拨下了钱去,怎么知道这些钱给发到各手里?分水也是召集乡老,并不用小吏,小吏不可信。”
郑琰哑然。
池修之安慰她道:“今年不行,到了明年、后年,咱们把威信立了起来,下面的不敢乱动了,就能宽仁些了。”
郑琰讪讪地道:“总想着,大家都能过得好一点,就好了。明明,他们辛苦劳作了,们才能过得好,可,看他们太辛苦,也不忍心呢。真是,是不是太虚伪了点儿?可真的……想天下太平呢。”有很多话说不出来,就是这样矛盾,作为一个特权剥削阶级,靠民脂民膏过活的,居然猫哭耗子起来了。大概,曾经的平民生活、平民教育,还是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吧。
池修之抚着她的背,轻声道:“会好起来的。”池修之自己也想做出些政绩来,同时,久中枢混,多少知道一些j□j,如今世道实称不上好,让百姓过得好一点,也算是一个有良心的政治家了。倒没想到,自己妻子心忧万民。这个,池修之略感惭愧。
郑琰一捏拳头:“一件一件地来吧!”
池修之一笑:“好!”
两又跟土木工程死磕上了,郑琰尤其痛苦,画图神马的,真不是干的差使。直到从被抓壮丁的汤恩那里看到了铅笔,郑琰才一拍脑袋:“可以用这个呀!”以前用过的嘛!以前画的素描可比那个“发明”铅笔的好多了。
铅笔做为一个新兴事物,出现没多久就由于其发明被推倒而流行不起来了,得到常弼画技“真传”的,一个也没有,能临摩其意的也没几个。大部觉得,毛笔更好用,也就放弃了。倒是很多工匠觉得这东西比较好,尤其是木匠,画个线什么的,方便极了。常弼的铅笔店,几经转折,被收到将作管辖了,由于铅笔外面是包着木头的,所以算是木匠。
汤恩小弟就是个木匠,郑琰从他那里弄来了铅笔,结果悲剧地发现,由于放下硬笔的时间太长,她居然不a!用!了!
一脸苦逼地适应铅笔中……
重新适应了铅笔之后,郑琰的效率提高了不少,同时,土木常识突飞猛进!但是,整个工程还是要专业士来做,郑琰顶多算是听得比较清楚明白,死活不敢自己下手了。水利工程神马的,道路桥梁神马的,一个弄不好,是要出命的!她还是不要乱指挥的好,知道些常识,帮着算个账比较适合她。
正进行田间管理的劳动民不知道,他们的郡守和夫,已经把他们接下来的工作给确定下来了。简直就是周扒皮!
池修之还带着踩点,做简单的测绘,同时微调方案。半个月脸就晒变了样儿,就这样,又来了新的问题。
时已入夏,今年天气有些干旱,鄢郡仗着水土好,目前还没有什么灾情出现。池修之先前又罚了一大批做苦役,疏浚了河道,挖深了沟渠,又整体调控了全郡的用水。使旱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即便如此,部分地区还是出现了因为水资源紧张而悄悄侵占别家用水的情况发生。个别的村子还发生了小规模的械斗,这让全郡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池修之的身上。池修之分水的时候说过,谁不按规定用水了,谁擅自械斗了,就罚谁,一点情面也不讲的。
械斗双方的身份略有微妙:受害者,祁家;施害者,土鳖吴家。
即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很难摆脱历史遗留下来的格局——同姓聚居,就更不要提现的鄢郡了。祁氏本是大族,土鳖吴家一大族住一起,就是一个村子,这村子就叫吴家村,与名字比较风雅的“祁园”相映成趣。
吴家看着祁氏不受府君待见,正好天又干,贪心乃起,也是欺软怕硬,偷偷开了渠,偷了正按规定用水的祁氏的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斤钉,祁氏很快发现情况不对,派去堵缺口,正遇上了吴家偷水的,两处一理论,祁氏难免带着傲气,被吴家那副“们过时了”的小嘴脸一派,说话也不客气了起来,也分不清是谁先动的手,反正是闹到池修之的案头上来了。
怎么判?大家都盯着呢!
断案从来难不倒池修之,两边一拿到,公正合理地认为:“事因吴氏偷水而起,先判偷水案!吴氏犯本府法,参与之罚力役三日,铜十斤,从其用水时日里,扣一日补与祁氏。本府说过,别违法,苦主可上告,毋得私斗,祁氏为何不告?不告,等罪!——械斗之事,两家皆有过,本府一视同仁。两家械斗,本应即时治罪,国以农桑为本,吾不误农时,着两家犯,秋收之后每加服十日力役。先前诸乡老与吾立契,今不能约束村民,着戴罪立功,看管诸犯,秋收之后,领他们来服役!晓谕全郡,两家系初犯,故轻罚之!此后有再犯者,加倍惩罚!”
判完了,这么个结果大家都能接受。祁氏本打算如果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就要闹将起来,没想到居然还算公平。吴氏本就胆虚,不意府君居然没有为难祁氏,也骂骂咧咧地走了。
只有池修之开心得不得了,这就又多了许多免费劳动力啊!
就这样忙碌,还有闹事儿的。
————————————————————————————————————————
无论是工程也好,械斗也罢,都是公事的范畴,郑琰没想到的是,私事上也有来搅局的。
事情还是因为祁二娘而起,祁氏虽然全国勉强能挂号,到底势衰,已是多与本郡之联姻了。郡内望族通婚,也是四通八达,祖祖辈辈的纠缠不清了。王、朱等四姓与祁家总有着奇奇怪怪的亲戚关系,几家小辈纵有礼法约束,也架不住姑母姨妈家的表哥表妹之间互相认识。
祁二娘郑琰看来讨厌,但是思想比较顽固的鄢郡看来,那行为绝对是可圈可点的!世家不能自降身价、自甘堕落!祁二有一表兄,是朱家的小公子,年方十六,生得唇红齿白,骨子里带着一股傲气,自以也算系出名门,才学又好,挺瞧不起土鳖们的。朱六公子心中素喜欢祁二表妹,两家家长也有意结亲,不想晴天霹雳,祁二被送乡下去了,有不可靠消息讲,可能要被远嫁。
朱六哪里受得了这个?求他父母帮忙,父母年轻时也是与他这样的想法,后来他爹也做过几任地方官,又到京中叙个职什么的,几次叙职棱角一磨,比较能认清现实了。听儿子要犯浑,先把朱六给骂了一通。
朱六记得一个孝字,不敢与父亲争辩,跑到祁高大门口大哭不止:“郑氏,冰山耳!日出即融,冰山难靠!竟为冰山而抛骨肉!祁氏真要完了!”
祁高真想让他现就完蛋!派拿绳子一捆,给扔回朱家去了:“们家的孩子,自己看着办吧,是不敢再招惹了。”
朱六他爹差点没被吓死,朱六这孩子,还真是聪明,一眼就看穿了池修之这么横,乃是有个好岳父。看出来了也别这么直白着说啊\多都觉得他本是能凭本事拼出来,结果却是裙带上来的,却觉可惜又有些鄙视,可为什么大家都不说?因为郑琰确实是个大杀器!
朱六倒好,隔山打牛,还隔了池修之、郑琰两重山,等于直接骂到郑靖业头上去了。亲,骂个池修之就算了,骂了他老婆,等于点名郑靖业啊!
作为本郡一直以来的地头蛇,祁家的地理位置相当好!适合围观!适合狗仔盯梢!朱六他爹知道,跟池府君两口子别玩花样,玩不过,还不如直接去请罪来得方便。这么想着,脚下也没停,绳子都没解、朱六嘴巴里的手绢还是祁家提供的,就这么拎到了郡衙请罪。
郡衙里也有朱家的做主簿,一听了这事儿,魂都飞了!郑琰穿越前的时空里,有个成语叫“望洋兴叹”,朱主簿与李敬农等处得久了,才知道自己的见识确实算是浅薄了,便是郑德俭,那气派也不比别差。更不要提平日里见识到了夫规矩了。
朱主簿拉着朱六他爹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犯犟!”又哭丧着脸去看郑德俭。
郑德俭很想抽朱六几个大嘴巴,但是家爹这里,自己的姑母姑父才是这里的主,哆嗦了几下,强忍着道:“府君外奔波,此事晚辈不能作主,还请贤父子入内稍待,找进去通报夫。”
言罢,也不找,他亲自奔到了后衙,脸憋得通红:“姑母!”孩子受委屈了,要告状!
郑琰正喝着冰镇酸梅汤,被他这一声叫得,一口酸梅汤从鼻子里喷了出来,手忙脚乱地擦鼻子:“这是怎么声儿啊?”
“姑母~呜呜,他、他、那个小畜牲说、说,说咱们家是冰山。”
咦?郑琰惊奇了:“挺和气的啊,怎么冰山了?”不知道冰山邪魅攻已经成炮灰配角了吗?冰山美也PK不过解语花被扔到角落里自己冷冻自己去了。现早改路线了好吗?
郑德俭懵了,跟郑琰对着眨了好一会儿眼,才一跺脚:“那个朱六,说、说、”咬牙切齿地道,“说咱们家是冰山、冰山难靠,日出即融!”
郑琰张大了嘴巴,没想到自家居然还能受到这样的评价!这得是杨玉环她们家的待遇吧?她一点也不生气,只想问朱六:“丫穿来的吧?”又想,自己真是不够称职啊,一般奸臣的闺女都该给皇帝当个小老婆奸妃,然后威风八面地欺负着上自皇后下到宫女的众皇宫,拉足了仇恨,之后与太师宰相爹一起里通外国谋朝篡位,最后被忠义之士干掉,为家的奖杯增光添彩的吸引众眼球的未来。作为奸妃,她还要兼个职,当个皇帝的真爱的衬托……
郑德俭催促道:“姑母,现要怎么办?”
郑琰道:“凉拌!什么大事儿也值得这样!告诉朱家父子,自己家管好自己家的事儿,郑家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费力,们也没这么小心眼儿!圣尚不以言罪,何况与等,他们这是要为招怨吗?告诉那个朱六,时间才能证明一切,让他好好看着吧!”
这个小白,难道不知道南极冰山出现得比类猿还早吗?比起们,那就是永恒!
“还有,气个P,别说一句就要生气,就那么听他的话?出息了,说什么的都有,不招妒是庸材!都散了罢。去,把给客客气气,好模好样地送出去。听到没有?!”
“是!”郑德俭憋回了男儿的委屈泪,明明他们家很努力的,为毛还有说三道四?
回去之后,酝酿好情绪,擦擦眼睛,很淡定地转达了他姑母的意思,想了一想,又让解了朱六的绳子,对他道:“咱们且看吧。”
朱六他爹放下心来,有这句话,就说明他儿子现安全了,哪怕是为了留着他当个苦逼的见证,朱六都性命无忧了。这想法要是让郑琰知道,一准喊冤枉:她哪里动不动就要命啦?
等池修之回来,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了。既是说到郑氏,郑琰又处理完了,池修之也不好多过问,只说:“也就只剩嘴皮子功夫了。”
郑琰道:“却是未必。”
池修之也无奈地道:“确实未必。虽是压下了他们的势头,小民里面,还是很尊敬他们。咱们还得努力呀!”
“好!”郑琰心道,自己的努力,就是现阶段别再鄢郡里太出风头,也是不必,也是会给池修之的工作增加难度。明明以池修之的能力,事事都能处理得很好,偏偏有要拿她来说事儿,很让小夫妻郁闷呢。
“只要今年的收成好,这些沟渠啊、道路啊又建好了,到了明年、后年,他们自然该知道的本事的。”郑琰认真地给池修之打气。
池修之笑道:“是啊是啊。”心中却道,这样大的工程,明年是完不了工的,后年能做完就是谢天谢地了。
别看不是建什么水利枢纽,就是利用现的沟渠拓宽再砌上石头,对现的劳动生产来说,也是做个两三年是再正常也不过了。池修之希望自己能这里做上个五到八年,那样鄢郡一定能大变样的。
可惜,情势不如愿。
七月里,郑琰回应参加先帝周年祭的时候,萧令先就流露出很想池修之的意思来了。鸿胪寺卿陈庆成,越看越碍眼h胪寺不算太重要,却是九卿之一,真要讨论起问题来,跟太仆是一样的。那个位子萧令先是预留给池修之的,再者也找不出更多的倾向于他的来做这个九卿。
郑琰此番回京,也不开窑挣钱,只一心参加先帝的周年祭,萧令先的话,她一点也不接,只说:“事情才做了一半还没看到成效呢,这就丢开手去,怕他一回京,原先的好局面就又荒废了。”
萧令先只能忍了。
————————————————————————————————————————
到得九月秋收,鄢郡居然是一个丰年,税减了,交给国家的钱粮一点也没少。池修之减的都是本地地方官胡乱加的,这些税加了,对国家财政也没有增益,减了,同样没影响。还因为减了税,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又有括隐、兴修水利等因素,反而缴的税更多了。
萧令先大喜,下令嘉奖池修之,恨不得把他立为楷模——这个是他亲自发掘出来做地方官的!又下令让池修之进京,池氏夫妇只得暂时把郡中事务交待一下,夫妻双双入京去。
萧令先大正宫里接见了池修之,劈头盖脸一顿猛夸:“卿真栋梁材也!”
池修之谦虚地道:“尽职尽责而已。”
萧令先道:“的尽职尽责,可比别做得好多啦!做一郡守,真是屈才了X来怎么样?”
池修之吐血,他的五年规划才刚开了个头啊!“臣愿为天子牧民。”
“哎~什么样的材就该用什么样的地方嘛!”
池修之毫毛都竖了起来,又要干神马?“臣请为郡,有始有终,且,有许多事情才刚刚起步,臣怕走茶凉,良政不行。又或者,继任者无力压制,终遭反扑。”
萧令先搓手道:“可这样,鸿胪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也找不到合适的接替,只好每每看着朝会上总有缺席,站班站得,跟他那口豁牙似的,难看得紧。”
池修之忍不住笑了,萧令先也会幽默啊!“朝中总有贤臣的。”
“不好,不好。”
池修之想了一想:“有一个是很合适的,但是脾气差了一点儿,不知道圣能不能容忍?”
“谁?”
“鸿胪少卿,李神策。”
“他?”萧令先的语气不情不愿的。
池修之连忙为李神策做保:“臣鸿胪时,跟着他学了不少东西,这个通达敏练,看事清楚得很。至少做鸿胪是胜任的。就是性格不太好,不喜交际,与家族中也是这两年才多走动了一点儿。”
萧令先想一想:“就他了吧!”
池修之心道,还真好忽悠!真是的,想忽悠萧令先的,只要记住几个要诀就行了:一、他不喜欢世家,更不喜欢世家抱团;二、他不喜欢女太强硬;三、他喜欢软糯一点的;四、他比较喜欢礼法,即比较喜欢尊君。
又一次,陈庆成告病的时候,萧令先派去了医生,同时还下了道命令,鸿胪寺卿年高德勋,为国操劳,带病工作,不是黑心资本家,不能这样压榨剩余劳动力。为表明皇帝是个好,特许陈庆成退休,按退休干部待遇发养老金。转眼又把李神策给提成了鸿胪寺卿。
等陈庆成回过神来,萧令先把李神策的官服都给送到李神策家里去了,陈庆成只好接受现实。
办成了这件事情,让萧令先心里得意了一把,也让池修之对他的评价高了那么一点点。行啊,小子,会下汹爪了。
自从当了皇帝,萧令先一开始大抽风,后来小抽风,但是,抽着抽着就平静了。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慢慢回升了起来。他是名正言顺由东宫入主大正宫的,不管二不二,道义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动。只要不太过份,所有都会慢慢习惯的,毕竟,圣主不是那么容易能够遇得到的。
到得春天之交,二十四郎周王一场大病,萧令先数次亲往探视,选派御医,厚赐汤药,端的是友爱手足。又有,前废太子病死北宫,萧令先以亲王礼厚葬之,允许萧绰接了生母陈氏回府奉送,又许萧绰抚养年幼弟妹,升萧绰为郡王。萧绰的几个妹妹也封为县主,各发俸禄。只是萧令媛他还是不肯放出来,这丫头的战斗力让他心有余悸之余,也怕她再生事端。
凭着这些事情,萧令先也赚到了望。郑靖业与顾益纯背后说起,也要说:“单看友爱手足这一条,先帝是没有选错啊!”
现看起来,一切都走上了正轨,萧令先也不闹着抽风了,从鄢郡的事情上,他认识到自己政治常识的不足,每每努力钻研,遇有难题总向郑靖业请教,秦越能教他的变得越来越少了。郑靖业对萧令先也是比较尽心的,除了不能告诉他的猫腻,其他的下情也都跟他说了。
萧令先对于底层民的生活形态尤其关注,郑靖业也不由诧异:难道真是开了窍,知道什么是根本了?
与此同时,萧令先还与池修之频频书信往来,寻求第一手的资料。通过池修之的书信,他也知道了鄢郡有个阮县令比较不错一类的事情。还知道,鄢郡的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头一年只完成了一小半儿。这一年的冬天,郑琰并没有能够回京过年,她陪着池修之鄢郡宴请郡内属官与士绅,忙得脱不开身。
郡内一切都安好,然而像朱六那样的依旧存着,这是无法一时根除的。池修之能做的,就是用时间证明一切,努力地去工作,用第二年的丰收再安民心,逐渐树立起威望来。
又一年过去了,京是郑家倒是喜信不断,齐氏亦产下一子,于薇、林蓉有孕,郑氏不但没有冰雪消融的样子,反而更显出枝繁叶茂来了。朱六小朋友的一颗小心脏,简直进入了冰河时代!
池氏小夫妻鄢郡的第三年上,秋收过后,池修之回京开始了三年一次的正式叙职。萧令先再次提出了让池修之回来:“三年已过,卿可不要食言啊!”
池修之比他狡猾多了:“臣回来做什么呢?若说鸿胪,李鸿胪是臣所荐啊!岂不让说臣是荐占位,自己回来了,又赶下台?这样对圣也不利啊!倒像是们合谋一般了。臣鄢郡还有一截路没修好,修完了,给圣一个整整齐齐的鄢郡,岂不美哉!”
打动萧令先的理由是:他确实没准备好其他的位子,李神策虽然脾气不好,但是,有藩国不恭敬的时候,他骂确实给力,给萧令先挽回了不少面子,萧令先也不好意思撤换他。萧令先想了想:“先回去,把鄢郡打理好。看朝中老朽者多矣,总有合适位子给。”
池修之心里一抖,心说,别乱来啊X去就给郑靖业打了个小报告,请岳父大多盯着点儿。然后逃命似的回到了鄢郡,怕升官怕成这样的,他也是头一份儿了。加紧郡内的公共建设,水渠是重中之重,干渠用条石垒砌,支渠用青砖。干道用条石,小路还是土路。
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因为到了萧令先的应天四天春天,京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也空出了太府寺卿的位子,萧令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召池修之回来,让他做太府!理由便是池修之郡三年,年年税赋做得好,又没有加税的情况下把鄢郡的公共工程整体改造了一遍,这样的能不来太府,们是不是别有什么目的?
这个时机并不太好,因为搞掉上任太府的乃是大家并不喜闻乐见的老朋友——梁衡,他胡汉三又回来了。太府这个位子,叶广学系刚推了个上去,没干俩月,搞不定情势,辞职了!萧令先想让他的山寨老丈徐梁做太府卿,徐梁直接“病”了!
这个情况之下,无论是蒋进贤系还是郑靖业系,又或者是叶广学系,一致认为,必须让池修之回来了!无论是蒋卓还是柳敏,他们都没有能够搞定萧令先,或者说,萧令先不肯为了他们放弃掉梁横。
池修之必须回来!蒋进贤还有个损念头:池修之回来了,郑琰也就回来了,梁横要是跟池修之不对付,他就只好被郑琰修理了。那个女简直就是个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