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大辛及他的致命“飞档”(5)

大辛对此回答的很客观、也很实际,看来大辛很有头脑,很有发展眼光:“当年肯定‘好使’。.现在那么多年了,就不好说了。”他又告诉我他当年在“道上”通用的名字可不叫大辛,是叫XX。他又说:“你要去了,提这个名字。有知道当年情况的,或是碰上我们当年一块玩儿过的小兄弟,可能还‘好使’。”我说:“行,到时我就提这个名字。” 可惜,怪我自己的记性实在太差,竟没有把这么重要的名字记住。写到这里,时过境迁更无从回想了。.当时,我确实是想在开放以后到那里去一趟的。一方面是想旅旅游,散散心,尝尝海鲜。实际上更重要的,还是想“采访采访”,了解一下大辛他们当年的情况,找点材料,给本文增增“重量”,或许也能增加一点可读性。可还没等我开放,我还在那个区级看守所蹲着时,大辛就走链了。再要去“采访”,怕万一碰上他的家人,钩人家的心思,让人家的心里不好过。所以,时至今日也没有去,更别提试试大辛的名字“好使不好使”了。由于有人家在渔村的便利,号里的“海鲜”基本保障供给。我进号时就还存有一袋子小虾皮呢。以前他们都不知如何享受,每天就是生吃。吃饭时把那个塑料袋拿出来,摆在“餐桌”上。谁吃,自己抓一小撮,夹到馒头里。直到我来了,我喜欢喝汤,就把虾皮及号里的紫菜、鸡蛋融于一炉,因地制宜。继甲四的“大墙牌”“东来顺式涮白菜”后,再接再厉又创制了甲六的“铁窗牌”“海味三鲜苜蓿汤”。既给虾皮找到了出路,也提高了号里的饮食档次。后来,又根据每人各自的口味,分别配以冬菜、醋、胡椒粉等,改进派生出多款“上品醋椒海味三鲜苜蓿汤”。只是号里没有香菜,滋味稍减。我进号以后那个月头上,大辛家里并没有给上钱,却又给上了一瓶虾酱。这瓶虾酱不像一般我们通常见到的那种闻着臭烘烘,红颜色的,而是白白的,开瓶就是一股海鲜香,煞是若人喜爱。这应该是虾酱里的上品,可惜,号里既不能炸也不能蒸,只好都抹在馒头上生吃,好吃倒是也好吃,可总有点美中不足。虾酱绝对是大辛家自制的“绿色食品”,既纯净又非常新鲜,即使生吃,也没有人出现腹泻的现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