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潜规则下的一次遭遇(1)

我初到少年号是在一个晚上,已经临近睡觉时间了。。.

当时一见面,号长刘队对我相当热情,先嘘寒问暖一番,同时也抓紧时间言语间刻意对我进行了一番“隐形”的考察,摸摸我的底细,把我的历史与现状都问了个遍。其实就是要掂掂我的“份量”。刑警队长阅人无数,初步掂量,已然发现了我的使用价值。第二天早晨吃饭,主动招呼,让我到他们“一伙”就餐。到看守所里已经有些天了,我也初步了解了一些里面的常识。进了一个新号,我是准备再当一次新收从头再来的,没想到这里的号长竟然如此礼贤下士。我一个新收,第一顿饭就一举进了“一伙”,比在甲四那“拔了份”还快呢。令我不禁受宠若惊,暗自庆幸自己运气不错,又摊上了一个好号,更遇到了一个好号长。.

我也知道新进号就进到“一伙”不容易。在甲四那是侥幸,他们急需“新鲜血液”。来新号并不敢心存这样的奢望。只是想,如能象在甲四的“二伙”那样,自己吃自己的。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享受点“市场经济”的准小康生活,也就心满意足了。在甲四时听到管教准备要给我换号的信息,还未雨绸缪,趁上次会见律师的机会,让家里又给我上了一次钱,当时就是准备到了新号以后定盒饭用的。现在到了新号,人家号长亲自盛情相邀,当时我又没见这个号里有谁如甲四的“二伙”那样,自己独自一个人吃饭,也就只好顺水推舟加入了“一伙”。

实际,少年号吃饭的形式与甲四那样监牢界的基本方式又有不同。它的人少,只有十二个人,也就没有分成三伙。全号只分了两伙,“一伙”和“二伙”。不知是什么传承,这里的“一伙”比“二伙”的人还多。“二伙”里现在只有四人,而“一伙”里加上我倒有八个人。但奇怪的是,这里的“一伙”又不象甲四这样,“一伙”里全吃的一样。而是伙中有伙,又分成三六九等。具体哪个人怎么吃,每个月里又因时因人制宜,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

现在“一伙”里面,我发现,有的人吃盒饭,充分享受“市场经济”。其他人没有盒饭可吃了,主食吃“计划经济”的馒头,但副食又吃“一伙”“市场经济”的菜,享受的是半“市场经济”。而吃盒饭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我刚去的那个月,全“一伙”也只不过就定了一份。由刘队、老舅、大辛、“一小”他们四人吃。上午其中二人每人半份,下午另二人再分吃另一份。

而每月之间吃盒饭的队伍有时还有变化。比如那个“一小”,原本是享受“半市场经济”的,但在六月份时给号里“贡献”了一千多元。他就跟着吃了一个月的半份盒饭。但到了七月份由于没有新“贡献”,“盒饭政策”取消,就又恢复到半“市场经济”了。我刚到这里的六月份这个月,当月吃的是在甲四时定的盒饭。每天中午由甲四给我打过一盒来,我分成两顿吃,中午吃一半,下午再吃另一半。那时刚进所,腹中还有些“积蓄”,并不像后来饭量那样大,半份就能把肚子填个严严实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