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捕

第五百五十一章 漕帮

-------------------------------------------------------------------------------------------

尹俊身影一闪,轻巧的躲过了仇万千全力发出的一剑。哈哈一笑,道:“好,痛快,仇副帮主既然也是

佩剑之人,想必在剑术上也有不俗的造诣。我看,想请不如偶遇,我就用我手中的两把鬼头刀,领教领教

仇副帮主绝世剑法。”

仇万千冷哼了声道:“正合我意!”

尹俊爽朗的哈哈哈大笑了两声道:“学无前后,达者为师。你可不要因我年少无知,就故意剑下留情。

你要是今天赢了我,是杀是剐需随尊便,如何?”

仇万千笑了笑道:“很好!我正想领教领教阁下的高招!少废话,看剑!“

尹俊身子一纵跃开来,摆着手道:“唉,等一下,倘若在下侥幸赢了仇副帮主一招半式的?你可别怪我

耍赖哦,我可是要走的!而且还是在帮主的面前!”

尹俊的话刚落,站在一旁凶神恶煞的一个中年汉子怒道:“大胆毛贼,进了我们盐帮总舵还想活着离开

的?简直是痴人说梦。你以为盐帮总舵是什么地方?岂容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吗?”

尹俊哈哈哈笑了笑道:“若此说来,盐帮总舵也不过如此,不过如此看来,这堂堂福建第一帮盐帮的副

帮主也只不过是一个输不起的无奈而已,这话要是流落到江湖,恐怕就好笑了!哈哈哈……哈哈

哈……?”

中年汉子满脸通红,涨得额头的青筋都凸了起来,大声道:“我们盐帮向来说一不二?只要是进了盐帮

总舵的人,没有一个活着离开的!”

尹俊抬头装作思考状。中年汉子见尹俊脸上露出了惧怕之色,哈哈一笑道:“怎么样?怕了吧,我劝你

还是乖乖的投降,也许陈帮主一时高兴说不定还能饶你一命!”

尹俊一笑道:“我这人天生骨头硬,要我投降还不如杀我!可是我现在还不想死,所以……?”话音一

落,尹俊双脚就地一点,身子登时如雄鹰一般跃出了盐府,那中年汉子一惊,想追一来不及,但此人夜闯

盐帮总舵就此让此人如此轻易的逃走,盐帮颜面何存啊!虽知追不上,但还是暴喝一声朝府外追了去。突

然仇万千厉声喝道:”不用追了!“

中年汉子一愣,扭过脸道:”帮主,这人……?“

仇万千没再答话,片刻才厉声道:”此人武功在你我之上,就算追也追不上了,我看这人来之不善,你

去将漕帮金帮主给我找来,我有要事和他商议。“

”是!属下这就去!”那中年汉子躬着身子道。

【说明:我这里所写的漕帮并不是历史上的漕帮,纯粹是为了故事需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为了让各

位读者了解历史上的漕帮,小景再次特作说明。

附注:历史上的漕帮:

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其实漕帮就是青帮!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

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

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漕帮-辈分排分上海3大漕帮头子

清帮的辈分排行有:

第一代清字辈指的是金纯,号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门外金家村人氏,乃弃官出家的僧人。金纯使用了据

说是达摩老祖定下的前后四十八字作为派系,于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

第二代静字辈有罗清,甘泉省东乡罗家庄,万历三十年赐进士,天启三年拜户部尚书,出家后法名

“静清”。陈瀛,字易水,道号静海,东广西林贵县人。

第三代道字辈有陆飞,字羽飞,道号为道行,广东娥素人氏。赵大官,字悟本,道号为道元,金陵霞

邑人,明末进士,崇祯年曾任统兵之职。第四代翁岩、钱坚、潘清三人乃德字辈,为纪念祖师,前三字

“清、静、道”清帮后代不再使用。

清帮极盛时期共有一百二十八帮半(其中半帮为香火船),后因漕运没落,减少至六帮:江淮泗、兴武

泗、兴武六、嘉白、嘉海卫、杭三。各帮以三角或长方形旗帜做标志(以下资料,源出于杭三帮手抄本忠义

千秋)。

时值清雍正年间,因清朝立国之初履履征战,再加上阿哥们之间的皇位争夺战争,待传位雍正皇朝时国

库便已空虚,南北贫富差距立现,历代史中,凡民饥则国必乱,雍正皇帝深明此理,将问题综整入理并召

来众国策大臣相商对应之道,从吏治大加整顿清查亏空,将以往铸银所余耗损由地方运用之税赋,全部归

公管理,史称火耗归公,再继而取消人头税而改行摊丁入地,扩大垦田面积,首重农务,为养清廉官吏之

风,创设军机处,并革除满清旗主制度,将西南区少数民族的土司削除,改土归流。

雍正是个以农务为先的皇帝,在史上记载,他同时也是个严荷至极的皇帝,大兴农务以降,自必然得大

设天下粮仓,畅通粮运之道,综观中华大地,南米北麦,雍正厉行改革前的运输管道,以走旱路为主,中

华大地物大地博,旱路行走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于是在雍正年间,大出皇榜由钦差田文镜招民兴办水路

粮运。

当时,杭州有三位异姓昆仲好友揭皇榜愿受此任,并结为异姓兄弟。这三位依年岁长幼而分,长者姓

翁单名岩,字福明,道号德慧,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

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天地会;次者姓钱单名坚,字福斋,道号德正,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

迁居河南,经商,雍正二年随翁祖加入天地会;最年幼者姓潘单名清,字宣亭,道号德林,浙江杭州武林

门外哑叭桥人(有的野史将三人写为翁麟、钱保、潘安)。此三位清帮的祖师爷,均因受教于罗祖教下,

此外,长房翁祖出自少林,且罗祖教下本源自禅门,为追本溯源,因此清帮同时也供奉禅门达摩祖师至六

祖惠能,传道亦传禅以宗教立帮。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

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

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十七世纪时,训民必先教民,古时候的通识教育并不普及,宗教的力量及劝人

为善的理念,对于约束帮众行为,则是最好规律法条,而这半帮指的即是承传祖训,修行修身传教传道的

香火船,此为兰山半帮,帮主为潘房三十六弟子中的顶山门(众弟子中排行中间者)弟子姚玉字清,杭州人

士,道号文铨,后代称为姚祖。

******************************************************************************************

漕帮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下

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

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

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

下,也使得清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乾隆三十一年,潘祖于运粮时在凤林闸下仙逝,由潘祖开山门弟子王降字相阳,淅江杭州西门外人,

及关山门弟子萧玉德,字明新,苏州府昌门外人,扶柩回杭州武林门外,是为王祖及箫祖,因此后,清帮

对于各师父领下的开山门、关山门弟子均特别敬重。此外,潘祖仙逝之时,有第五代文字辈弟子王培玉,

字蓝田,道号文功,直隶通州坝人,当时仅进过小香,清帮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由众师兄帮他上大香

开法后(清门规矩,师父若过舫(往生),其门下弟子若未上大香或开法者,可由顶山门弟子主香代师执行,

唯不可代师再收徒),其守墓终日,纯诚哀恸不已,饮食不思,数日后随潘祖仙逝,清帮为念其护主忠诚,

又因其为糟船舵工,在职上他系全船安危于一身,故封其为护法小爷,于香堂门傍供奉,永做记念。清门

中为记念这些祖师,则称为三老四少,三老分为前后三老,前三老指的是金、罗、陆祖,后三老为翁、

钱、潘祖。四少即为:朱、刘、黄、石,四个讲道庵室所出学生,分别为翁祖讲道的朱寺庵、钱祖刘寺

庵、潘祖黄寺庵、护法小爷石寺庵。四庵代表为:翁祖弟子黄泉,钱祖弟子石士宝,潘祖弟子萧玉德,最

特别的则为石寺庵,诚上所述,护法小爷开法不久便已仙逝,哪来的弟子?所以石寺庵弟子其实指的是领

帮行运,护佑全帮的总领帮主,或是护佑清帮有功之人,意为培养忠义护主之风,在潘祖之后,为文字班

宿庆祥领帮,故石室庵弟子以宿庆祥做为代表。

继潘祖之后,众推宿庆祥领帮行运,帮隔数代后,乃至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皇粮遭毁,无法承

运粮务,至此后,清帮主要经济命脉断绝,后至清光绪十二年,一百二十八帮半,仅余六大帮头,而最后

这六帮,接续传承家运,至光绪二十七年民运改为官运,不再行运江河,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从

此之后正式走出历史,指为粮船不开,雀杆不点头,因此后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又称为旱

码头入会。

有人认为,清帮是洪门的一支派,其实不然,但确有传说翁、钱二位祖师均乃洪门/天地会会员,且创

帮之始,很多成员出身洪门也甚有可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