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口舌

直到放下电话,乌建德的手都还在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闺女竟然说已经拜在油画大师陈守成先生门下了!

史子惠看他这副模样,也跟着心头一喜:“是不是小锦赢了比赛呀?”

乌建德:“输了...”

“输了?输了你激动个什么劲儿啊?”

一听乌建德说闺女输了比赛,史子惠就心头一凉,比三伏天钻进冰窖里还要凉:“我就说你们乌家骨子里就没有这文艺细胞,你还非要折腾那么大阵仗的把孩子送出去,这下子可好了,丢人丢大了。”

乌建德斜了她一眼:“你知道什么呀?我可告诉你,咱小锦进陈守成画社了,你知不知道,这可比比赛拿了金奖还要荣耀呀?”

史子惠心已经凉透了,乌建德说什么她都不想听了,现在的她一门心思的只想着改日有人问起乌衣锦比赛成绩时,她该怎么应付,才能勉强把丢的差不多的面子给兜一兜。

“我当年参加美院的考核时,那位老先生就是美院的教授。现在他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是不知道有多少的学生家长想要把孩子送进他的门儿呢!”

“可咱小锦说,到现在为止,那位老先生统共才收了五个学生。你想着吧,首都的绘画比赛每一年都有好几场,得金奖的也每年好些个,可入了他老先生法眼的才那么几个啊!”

史子惠听得不耐烦,腾的一下子坐了起来,气愤道:“你跟咱平头老百姓说什么大师没用,他们不认这个,他们就认奖杯那实打实的东西,你知道吗?”

“他们不知道不要紧,咱们知道咱家小锦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不就结了嘛!”

史子惠瞪他一眼:“你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做唾沫星子能淹死人。”

乌建德嬉皮笑脸道:“没事,我有伞,喷不到我。”

“是喷不到你,你在石门市,就我和校俩人搁家里面给人喷。”

“你管他们怎么说呢!唉...小锦刚才问我说,咱村子里有没有抱养来的小丫头,说脖子靠近肩膀附近有一颗红痣,你有印象吗?”

史子惠紧张道:“怎...怎么想起问这个?”

乌建德把电扇档数调大了些,跟着躺到了史子惠身边儿说:“说是帮人打听的。”

乌衣锦之前一直想不通,何蓉为什么那么针对她,除非是何蓉最后听到的那两个拐走孩子的人贩子,就是他们绿都的口音。

那声音就像是魔咒似的,经年累月的印刻在何蓉的脑海里,日夜折磨着她,才会让何蓉连自己那么小的一个孩子也会迁怒。

“你那么紧张干什么?你真见过啊?”

红痣?史子惠微微皱眉,印象中好像是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婴儿身上有那么一颗痣,他们还调侃说这孩子天生朱砂痣,未来一定大富大贵。

可到底是在哪儿见过,她一时之间愣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

“没有,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你瞎紧张什么?”

“我、我这不是想起宗家的妍妍了嘛!”

乌建德一听宗家就沉默了,宗妍妍那丫头和他家小锦同岁,也是很要好的酗伴。

但是,宗妍妍却是整个绿都镇家喻户晓的,因为全村人都知道宗家的妍妍是抱养来的。

他沉默了一会儿就摇摇头说:“那可不行,妍妍可是宗老叔和老婶儿的心头肉,咱们可不能给抢了去。”

史子惠叹了一声:“你真是想多了,小锦不说了还有那颗红痣吗?”

乌建德一想也松了一口气,当初宗家老婶儿还说过,他们家这个闺女谁也抢不走,因为身上没有胎记或者其他的印记什么的,这孩子家里就是想找,也没个凭据。

“那咱就不管了,小锦也就那么一说,哈哈,这孩子跟她爹一样的热心肠儿,好孩子!”

史子惠一听这个就心烦:“哎呦我的天!我宁可天天烧香拜佛的求,也不想闺女生个跟你一样的倒霉性子!”

“你这当娘的怎么回事?谁还不盼着自己孩子学好啊?”

“学的跟你一样,挣了钱当散财童子?”

这些日子,全绿都镇都知道乌建德不做家具厂,转而找到新的赚钱门路了,于是,好几拨人纷纷登上乌家的门,专程向他请教生意经。

乌建德顿时有些理亏,他拿起大蒲扇讨好似的给史子惠呼扇着小风,“我也就是跟他们说说咱家做的啥生意,又没有给他们图纸。”

史子惠冷笑:“啥?你还想给他们图纸?!”

“我就那么一说...”

“乌建德,你干脆去给人家打下手去得了!以后也省得小锦小小年纪,一边学习还要一边给你们画图纸了。”

乌建德被史子惠给吼得也上来脾气了,泥人还有三分脾气呢,更何况他一个大老爷们儿,在外面忙活了一整天,回到家没有体贴安慰不说,还整天的被呵斥,他怎么能不气。

他不吭声了,史子惠也懒得再搭理他,只是没有闺女在身边,就空荡荡的心里越发的不是滋味儿。

她就是一个整日围着灶台转的乡下妇女,没有什么大的见识,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家里的日子眼瞅着越来越好过了,想她刚嫁进来乌家的时候,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想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可现在吃穿是不愁了,孩子们也越来越大了,她却跟乌建德越来越过不到一块儿去了。

第二天早上起来,史子惠刚把绿豆汤盛好了端上桌,乌博海就欢呼着跑进院子里说:“爹、娘!我爷爷过来了!”

史子惠一听就说道:“我再去盛一碗粥来,咱娘肯定又去远处赶集卖冰棍儿了。”

乌奶奶一心赚钱,小卖铺最近的生意因为暑假学生放假,客流量明显的减少了,乌奶奶心急赚钱,就让乌建德给打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小木箱子装冰棍,用三轮拉了,哪个村子有集市,就去哪个村里卖。

每当这个时候,乌爷爷就要跟着遭殃,乌奶奶为了站摊儿,走的早,通常是连早饭都来不及给乌爷爷做上一口。

于是,可怜的老爷子就几个儿子家轮着蹭饭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