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落选

面条乏味单一的很,虽然史子惠做手擀面的手艺很好,筋道又有弹性,但是从小吃到大,一年都不带换样的吃,搁谁谁都会腻歪。

可乌建来早些年的时候做活儿太苦太累,吃别的饭不抗饿,于是乌家的中午饭,只能顿顿吃面条。

伺候过乌衣锦吃饭,淳于景就要回去了。

“我先回去了,有时间再来看你。”

最近他学业忙,姥姥家也不像以前那样来的那么勤,有限的时间里,他也想要跟姥姥姥爷多待几天。

将将迈过门槛,身后的女孩儿突然声音清脆的叫道:“嘿,小媳妇儿...”

淳于景浑身一僵,缓缓地回过头:“你、你叫我什么?”

那女孩儿坐在床上双手托腮,言笑晏晏的瞧着他,她说:“你还记得你是谁的小媳妇儿吗?”

“记得,永远都记得...”

这是他今生收获的最好的礼物,原来她也记得。

这个中秋节的回国探亲假,有些过于漫长,乌衣锦伤口长好之后,也不好再拖着不回学校。

于是,她收拾妥当之后,告别了爹娘和淳于景,就又飞走了。

她出国的第二天,淳于景也回首都去了。

本来热热闹闹的家里,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史子惠心里落差太大,一时之间怎么也接受不了。

她没失落两天,村里的领导班子选举就开始了,当李慈佩爹娘来家里找他们拉票的时候,乌建德痛快的把一家四口的全部选票都投给了他。

慈佩爹娘知道乌建德是被乌建来伤了心,往年的时候,乌家的选票,不都是投给乌建来的么,可今年,乌建德偏偏就不给他。

选举的时候,以为大势已成的乌建来,还美得在家里喝小酒,可等到选举结果出来之后,村大队门口的红榜上,却没有他的名字。

乌建来不敢置信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可偏偏他的死对头,那个诬告他那么多年的李家志勇竟然都成了重要村干部,他却仍然落选。

这不对,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乌建来左思右想,都想不出来,他大义灭亲,举报有功,更何况还有陆青和这个兄弟撑腰作保,他这次要当个村官简直就是小意思啊!

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要亲自打一通电话问问陆青和。

电话是打过去了,也接通了,但是接电话的却不是陆青和本人。

“你为什么不能帮我转给陆局长?我是他大哥,亲大哥,他不会不接我电话!”

可事实就是,陆青和真的再也没有接过他的电话。

乌建来急的实在没有办法,就给远在上京的闺女乌衣晴打去了一通电话,“喂,晴晴,你在学校里,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乌衣晴略有些不高兴地说道:“最大的问题就是你总给我打电话,要是让同学们知道了我其实是农村的,还是绿都那么穷、那么落后的农村,我该多丢人啊!”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是农村的,乌衣晴到了首都之后,疯狂的没日没夜练习普通话。

虽然现在她的普通话也没有多好,但至少没有人能听出她的农村口音。

乌建来现在没有功夫哄着她,就心烦意乱的吼了她一句:“你他妈再给老子不说正经话,老子立刻把你从首都弄回来!”

他一吼,彻底让乌衣晴老实了,没办法,她还是未成年,学费、生活费什么的,还是要家里支持的。

“没、没什么事。”

“你陆叔叔有没有去学校里找过你,说过什么话?”

乌衣晴摇摇头:“没有。”

“那中秋节的时候你是怎么过的?”

乌衣晴翻了一个白眼儿,心想中秋节都过去多少天了,现在想起来关心她了?

“在学校,跟住宿的,没有回家的同学一起过的。”

听到这句话,乌建来彻底心凉了。

以前陆青和很看重他这个大哥,每逢年节的时候,他要么派司机,要么亲自去了乌衣晴回陆家去过节。

可这一次的中秋节,是晴晴自己过的,陆青和没有去接她。

“这样,你买点贵重的礼品,亲自去一趟你陆叔叔家,探探他的口风,看看他是不是...是不是听了什么谣言,对咱家有意见了。”

这和乌衣晴的想法不谋而合,没了陆青和派车来接送,她在同学群里的脸面和炫耀资本可就都没有了。

毕竟现在全年级都知道她有一个局长叔叔在首都。

“可我没有钱了。”

乌建来气得咬牙:“上个礼拜,我不是才给了你500块钱吗?”

乌衣晴嗤嗤笑道:“我的天啊,你也说了,那是上个礼拜!我拜托你搞清楚一件事,这里是首都,物价全国最贵的首都啊!又不是你们呆的那个破村子!”

“我要买学习用品,要吃饭,要买衣服、买鞋子,有时候还要请同学吃饭,这些都不要钱啊?”

乌建来着急确定陆青和的态度,也懒得再跟她废话,“我下午再给你打过去200块钱。”

“500块钱。”她这爹还真是出身不高,没见过大世面,妄想着她带贵重东西去陆家,还舍不得出钱。

搞了半天,小气吧啦的给200,那还不够她和同学们出去吃一顿饭,能买什么贵重东西?

乌建来狠狠地咬咬牙:“行,500就500 。”

挂断电话的时候,李秀萍进来收拾床铺。

最近天转凉了,她要把夏天的被褥都拆洗晾晒了收起来,换上已经晒好的冬天被褥。

“是晴晴的电话?”

乌建来黑着脸说:“这个丫头以后指望不上,长大了也是个不孝顺的玩意儿。”

李秀萍撇撇嘴,心想晴晴打小儿就自私,他这当爹的可总算是发现了。

“那你预备怎么办?”

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李秀萍都是盼着他们好的,可晴晴那个闺女,她却是越养越心凉。

乌建来心烦意乱的点了根烟,“能怎么办?大闺女木讷不懂变通,小儿子...”

小儿子不提也罢。

因为他家小儿子才六年级就辍学离家出走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