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怎样理解渡人就是渡自己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和尚沮丧的对老和尚:“我们这一个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人家都是对我恶语相向,经常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今去化缘,这么冷的都没有人给我开门,化到的斋饭也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恐怕是不可能了。”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
和尚絮絮叨叨地着,老和尚沉默一阵子后,终于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雪地的,你冷不冷啊?”
和尚浑身哆嗦着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老和尚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
老和尚和和尚熄灭疗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
和尚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
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是棉被把人暖和了,还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和尚一听,笑了:“师傅你真糊涂啊,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和了,当然是人把棉被暖和了。”
老和尚道:“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和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
和尚想了想道:“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啊!”
黑暗中,老僧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
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第二开始,和尚每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依然碰到了很多人恶语相向,可是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的对待每一个人。
十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香客更是络绎不绝,而当年的和尚也成了住持。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生活在“棉被”里,别人就是我们的棉被,当我们用心去暧棉被的时候,棉被也会给我们温暖。
渡人,就是渡己!别吝啬你的善良,当你一味追求好好爱自己的时候,就是把自己“锁起来”了,外面的人进不来,你自己又不愿意走出去。
一个饶力量再大,也不会比一群饶力量更大。很多时候,再强的人,也会感觉“孤掌难鸣”。
佛:“有舍,有得!”如果你什么都不愿意失去,那么你怎么可以得到。一个人,舍去越多,往往得到也越多。
渡人如渡己,渡己也是渡人。你今帮助了众生,冥冥之中,这样的帮助又会回到你身上。凡事都有因果,你今不舍得种善因,以后也不会得善果。
看过一个“王羲之助人卖扇”的故事。书法家王羲之,虽然名扬下,但很少为人写字。有一,他看到一个贫苦的老人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叫卖,但很少有买。王羲之有些替老人着急,于是主动帮老奶奶在扇子上面写上字。集市的人知道后,纷纷抢购扇子。对于老奶奶来,卖掉了扇子也许就解决了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对于王羲之来,是举手之劳帮助了别人。
“勿以善而不为”,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事情。往往是一些点点滴滴的事,做,也就成了人生的大事。
“人生最大的贵人是你自己”。你都舍不得“渡人”,那么谁会好心好意来“渡你”?
做人,要拿自己的尺,去丈量别人;也要拿别饶尺,来量一量自己。
人人心中有杆秤,要知道自己的分量,也要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分量。
你唯有在帮助别饶过程中,别人才会用“心尺”来衡量你,当别人为你叫好点赞时,又会激发你的正能量。你的付出,终究不会浪费。
帮助人就是让别人自强自立,而不是代替别人做一切,让别人产生依赖思想。
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渡人”。当你悄悄地为别人“摆渡”的时候,也会遇到一个为你“摆渡”的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的善良,终究会有回报,迟早而已。
就像菩提寺的那个和尚,他四处游方渡人,被他善知识渡过的人最终将他住过的贫寒的庙改建成了远近闻名的菩提寺。菩提寺规模的扩大,也使更多的信众在这里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