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章 冯小青与冯通

转眼到了元宵灯节,冯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到冯家来走亲戚的杨夫人,也就是曾带冯小青来杭州的那位夫人,见小青一个人闷坐在屋中,就硬把她拉了出来看灯。

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趁着佳节灯会大显身手,制了不少谜语,挂在灯上。

待冯小青出来时,灯谜已被猜中大半。

她走近看时,被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住了:“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条灯谜的谜底,一下子就被冯小青猜中了;但更吸引她的,倒是这首绝句体的谜面,仿佛是她此时心境的写照,不禁站着发呆。

冯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制谜的冯家大少爷看在眼里,不禁生出一股怜惜之情。

他早就知道家里住进了一个遇难的小姐,听人说是如何才貌双全,无奈自己是有妇之夫,不敢随意造访。今天见到冯小青,他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

冯通走近小青,轻声问:“小姐是否已猜中这则灯谜?”

冯小青猛然被惊醒,转头一看,是一位风度儒雅的年轻公子,不由得脸一红,低声道:“可否是红烛?”

冯通含笑点头,赞道:“小姐好悟性。”

冯小青不好意思地走开了。

几天后,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雪花飘落,到处银装素裹。冯小青的屋外有几树白梅,这时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满了小院。

冯小青自幼就偏爱梅花,尤其是白梅。

在广陵旧宅她的闺阁前,就种着一大片梅树,每到梅花飘香时,她总喜欢留连其间,享受那份雅韵。飘落异乡,又见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沉闷的心情闪出一片晴朗。

于是,她找了一个瓷盆,走出房间,到院中的梅树丛中,十分用心地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准备用来烧梅雪茶。

这也是她过去常做的一件趣事。就在这时,也有爱梅雅好的冯通,走进了小院。他是特意来看梅花的。两个爱梅人在雪地梅树下不期而遇,似乎都没有感到惊异,只是会心地相对一笑。

于是,冯通开始帮着小青一同拂扫梅雪,同时零零散散地侃着梅花的趣闻和吟梅的诗词,不知不觉中,就收到了满满一盆梅花雪。

冯小青略带羞涩地邀请冯通进屋,一同烧煮品尝梅雪茶,冯通欣然领命。

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烧雪、品茶、谈诗,情融意恰。

有了那次倾谈后,冯通情不自禁地总想找机会接近小青。小青觉得冯通文雅知礼,又善暖人心,因此也十分乐意冯通来看她。

如此一来,冯通三天两头瞒着妻子崔氏来会小青,小青的小屋中从此充满了生机。

终于,两人的感情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彼此不忍再暗中相会,日日别离。

在春天来临时,冯通向父亲提出了纳妾的要求。

冯员外原本对聪明可人的小青就颇有好感,加之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应充冯通娶小青为妾的婚事。

崔氏对此虽然耿耿于怀,但既然老爷子点了头,也奈何不得,只在暗中切齿发恨。

小青与冯通有了名正言顺的关系,益发朝朝夕夕的相伴相守。

冯小青一个名门千金,嫁给商贾人家为妾,说来有些委屈。冯通对她那般轻怜蜜爱,她也就非常知足了,满以为劫难已过,否极泰来,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重新抓住了幸福的人生。

不料好景不长,新婚蜜月刚过,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开始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风。

她先是对冯通的行动严加约束,继而又对冯小青的生活挑三拣回。

小青口味清淡,不习惯于冯家油腻的饮食,所以冯通常让厨子另外烧一些合小青口味的小菜。

这天,厨子为小青单独炒的菜,被崔氏看见了。

她故意斥责厨子:“冯家有大鱼大肉,谁让你还烧这些没油腥的菜,想丢冯家的面子么?以后不许再烧!!”说完,把那两盘菜狠狠地倒在污水池中。

因为受制于崔氏,冯通很少有机会来冯小青的屋中陪她。

小青重新又落于孤寂中,因为有了那一小段美好时光,眼下的孤寂变得更加难耐。

她枯坐屋中,只好借诗词排遣忧情。这天,她心有所慨,写下这样两首绝句:

其一:“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帘卷帘垂底事难,不情不绪谁能晓!”

其二:“雪意阁云云不流,旧云正压新云头;来颠颠笔落窗外,松岚秀处当我楼。”

诗中既倾诉了她处境的无奈,也暗喻了崔氏的压人之势。

写成后,诗笺摊放在桌上,就恹恹地睡着了。

这时,正巧崔氏路过这里,见屋内寂静无声,竟然不怀好意地悄悄溜进来窥探,无意中发现了桌上墨迹未干的诗笺。

崔氏粗通文墨,竟然也看明白了那两首诗的含义,知道是暗讽自己的,顿时大怒,吵嚷起来。

崔氏的叫声,惊动冯家上上下下不少人。

见冯员外和冯通都闻声赶来了,崔氏便趁势发泄一番,涕泪俱下的数落着:“我这个作大的,竟管不了这个家了!有人看我不顺眼,就明说好了,干嘛非要在诗中诽谤我,传出去好让大家都知道,冯家没有规矩……”

她一边说,一边捶首顿足,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抓到一丝把柄后,崔氏就决不放过,非逼着冯通把小青送出家门,否则自己就寻死觅活。

迫于崔氏的泼辣横蛮,加之她娘家是冯家的世交,也是杭州城里的富商,不便得罪,冯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一座冯家别墅中居住。

孤山位于西子湖畔,风景秀丽而宁静。冯小青身边仅有一老仆妇相随,面对西湖的朝霞夕岚,花木翠郁,却提不起半点兴致。

倒是孤山别墅的清幽寂静,与她的心情颇能融为一体。

冯小青的住处,靠近当年宋代处士林和靖隐居的地方,虽已物换星移,但这里仍留下大片的古梅林。梅花虽已开过,却仍能唤起小青无边的遐思。

面对看尽人间盛哀的梅树,冯小青不由得暗叹自己飘零凄苦的身世,潸然而下的眼泪化成了一束悲诗:

其一:“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其二:“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其三:“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伤心的小青,只有借诗寄愁。梅花落尽,只换上满山的杜鹃,而杜鹃滴血恰似小青的心。

在这里,她思念已故的父母,怀念少年时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同时,她又切切盼望着心爱的夫君到来。

他曾说过会常来看她的,可已过去月余,一直也没见他的踪影,是忘了她?还是受制于崔氏?

一个花红飘落的春末午后,午睡的小青被一阵急促的轻呼声唤醒。她睁眼一看,竟是她日夜思念的夫君冯通。

她腾地坐起来,揉了揉睡眼。冯通这时已进屋了,见到分别一月的小青,竟消瘦得如此厉害,心疼地将她拥住。

正待叙别情时,门外老仆妇传话进来:“大少奶奶派人来了,请大少爷速速归府!”

这边话还只到唇边,那里崔氏派来的心腹家人已进了院子,一场鸳鸯梦还未开始就被惊散了。

那片刻的相会,小青总觉得是一个梦,好想那样的梦再入睡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