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

但在座的人并不都赞同李泰来的想法,沈浪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人,属下对李军团长的看法不敢苟同,认为应该还是采取利用府城的坚固城防进行防御作战,理由有以下几点,敌军兵力多达二百万人,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对我军保持了绝对优势,如果野战,必将是一场苦战,首先是我军步兵能否抵御住南湘人的铁甲重骑兵?南湘人重骑兵实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我军用于防守的主力----重装步兵只有八十万五千人,成军时间不到三年,实力究竟怎样还不能轻下定论,这是其一;我军的骑兵数量只有二十万人,重骑兵只有十万五千人,而敌人的轻步兵就有九十万人,还有四十万重装步兵,几乎是我们进攻的骑兵的四倍,能否突破敌人防线,属下个人看法有很大难度,这是其二;一旦我们在野战中攻防任何一方面失利,敌人都将利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对我们构成一举歼灭的态势,这是其三。如果我们采取防御作战,可以充分利用城防设施和武器,极大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而且我们的部队已经有了上一次安阳保卫战的经验,这次战争会更显得得心应手,府城内的百姓也会团结一致支持我们,凭借我们目前的实力应该是可以击败来犯之敌的。至于南湘人的入侵会给大安地区的地方经济带来很大损失,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战争是残酷的,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人员财物的损失,只能尽量将其减少到最小罢了。”

沈浪话音刚落,情绪有些激动的史义柱站了起来:“沈浪军团长,我记得有人曾给我说过,当时刘大人曾在前年的庆祝安阳保卫战胜利的大会上向广大百姓公开承诺,要尽全力保卫安阳全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想必当时你也在场吧,可现在你却在这里大谈什么战争的残酷性,损失是不可避免的这类话,那刘大人的誓言又作何解释,又怎样去面对那些对我们军队寄予厚望的普通老百姓,失信于民,其结果将会是失去民心,失去了民心,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千秋大业呢!刘大人,您说是不是?”

没想到这小子最后居然将矛头指向了刘邦,还顺势将了刘邦一军,沈浪也显得有些尴尬,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军事建议居然会被史义柱抓住上纲上线,弄得不知如何解释才好。刘邦也理解沈浪的感觉,辛辛苦苦花费了大量资金精力,才将大安地区的经济发展得像模像样,现在又要全盘放弃,除开府城的二十多个农村集镇的建设又有可能毁于一旦,南湘人在前年遭受了巨大损失,这一次肯定要加倍报复,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退回到三年以前的模样,这是作为一名地方官员无论如何也不愿接受的。

刘邦没有搭理沈浪,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袁承志二人,袁承志二人也谈了各自的看法,袁承志更倾向与沈浪的看法,认为可以利用重装步兵的优势吸引住敌人的主力骑兵,再利用自己一方的骑兵相机从敌人的薄弱环节突破;郑战则bu赞同沈浪的看法,认为利用坚固的城防设施进行防御作战,可以有效保存实力,击败敌人也有十分把握。军官们自然而然的也分成了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刘流仔细倾听了两派的意见,其实与自己的想法差不多,各有利弊,最后刘流站起身来,示意大家保持肃静,走到案台中的地形模型前,“诸位,有谁看得出这里是什么地方?”

大家都静了下来,所有人的注意力有回到这个地形模型上,沈浪仔细观察了很久,最后有些疑惑的问道:“大人,这好象不是咱们大安境内的地形吧?”

一语惊醒梦中人,袁承志首先反映过来,他是安阳府人,对楚北地区的地理情况也比较熟悉,“大人,这好象是草原上的兽人坡一带啊,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与父亲路过这一带几次。莫非大人想在那儿……?可那里离我们这儿还有好几百公里,已经深入了大草原啊!”

袁承志话语一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望向了刘流,震惊、疑惑、不解包含了种种含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