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民
大树脱下了绿色的衣服,换上了黄色的衣服。一阵风吹来,像一只只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野菊花披着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腰间,还穿着绿色的裙子,光彩夺目,芬芳扑鼻。枫叶像火红火红的火焰。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扬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指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都压。
秋天来了,刘流终于可以松上一口气好好休息一下了。
和五民(渔民,乐户,妓户,刑徒,军奴)代表谈判进行得相当艰苦,他们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求给予所有五民一个平等的公民资格,这看上去一个十分低廉的要求,却让刘流伤透了脑筋,他们要求刘流在一取得东亚政权的主导地位后变要给予五民的平等公民权,这种绝对不现实的条件让刘流差点就放弃了自己原来定好的计划,而龙红二人的态度却是异常坚决,似乎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让刘流不由得对自己原来的想法有些灰心。好在刘邦与李泰来分别与龙红二人做了深层次多方面的商谈,并详细阐述了西北与中原士族的厉害关系,根基尚未稳固的西北军就算进展中亚,如果面对整个帝国中上层社会的反对,只怕也只有退出中原的份,这一点即使是龙红二人也一样看得清楚,这种结果刘流决不会接受,也不是他们乐意看到的。
双方的争论焦点集中到在什么时间承认并宣布五民的平等公民权上,刘流一方提出十五年内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龙红二人根本无法接受,他们要求最迟在刘流取得吴楚控制权后的五年内就必须达到,而刘流退让的结果是十年内解决,最后还是刘流作出了巨大让步,同意在自己取得决定性优势地位后的五年内解决五民平等公民权问题,并愿意立约为证,但也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五民必须以他们的赤诚以及为刘流所立下的功绩来向天下民众证明赦免他们的依据。
在完成了原则性的问题后,后期工作刘流直接丢给了刘邦,龙谷当即同意马上抽调三千名精干水勇分批到西北水军基地,正式参与西北水军的组建和训练,并且将陆续派遣一万名以上的水手进入西北,与刘流在预备役人员挑选的十万名熟悉水性的精壮共同组建博南水营。刘流也将整合自己在中原的情报系统资源,实现自己原有情报机构与乐户的情报网络的重组,使自己的情报网络能够真正覆盖帝国每一个角落,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过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乐户们遍及中下层尤其是吴楼楚馆中的耳目触角,刘流相信自己在吴楚的情报网络的工作效率将会发生质的飞跃。
在结束事关五民事务的谈判后,刘流毫不隐讳的向龙谷抛去了橄榄枝,希望龙谷能够投效自己,并担任自己的水军大帅,这让龙谷颇为感动,对于自己这样一个五民出身的匪首,刘流能有如此大的气度,不由得让他更加看好西北,不过出于对自己的族人和整个长风会的责任,龙谷婉拒了刘流的招揽,并向刘流提出,从长远角度考虑,刘流也应该让爱国会保持一定实力,如果有可能还应该让爱国会更进一步壮大,当刘流涉足吴南和西太平洋之时,爱国会将会是刘流的一支重要臂助。
重装甲骑兵军团在刘流关注下从解决了西域叛乱后便开始全力组建,这是整个西北第一支成军团建制的重装骑兵军团,也是刘流下了很大决心才组建的,一来重装骑兵军团耗费太高,平均每个战士需要四匹战马,而训练要求相当复杂,不但对单兵战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求强健的身躯足以负荷重达四十斤以上的铁叶甲,而且还要求能够熟练灵活的使用超过六十斤的镔铁长矛,这种对体力上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士兵无法胜任,而重骑兵要想充分发挥战力更是需要整齐如一的纪律来保证,而绝对严格的纪律要求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达到,更非一朝一夕之功,这些要求都让九流一直没有能够下定决心来组建军团级的重装骑兵,一直到组建13个大军团后刘流才算真正狠下心来决定组建。
母木率领秘密使团的再次到来终于使得矮人人和西北的正式结盟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次母木并非单人到来,与其同来的还有几名来自矮人军方的军官,他们是来负责商量此次联合对南湘人作战的具体战术安排,以便于给南湘人以最沉重的一击,使得南湘人彻底丧失称雄北大荒的基础。上一次的见闻给了母木以很深的印象,所以在这次使团到来之后,母木立即要求西北政府给予安排使团有关方面的人员参观西北的各类作坊工场以及集贸市场,而军方的武官则无一例外的要求检阅西北军的战斗力,他们一直对这些农耕民族军队的战斗力抱有相当深的偏见,他们希望能够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眼光没有发生偏差。
刘流也有自己的打算,吴楚局势再次出现微妙的变化,秦木会在连续几次临朝理政后,出人意料的再次病倒了,近一段时间再也没有上过朝,平素朝中事务的处置权再次落入监国的殿下手中,而从帝都朱七那边传来的消息,宫廷中肯定出现了某种变故,许多原来有联系的人员再也无法联席上,或者即使联席上,他们也不知道禁宫深处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皇帝陛下的寝宫已经完全与世隔绝,等闲人根本无法靠近,而朝中大臣更是无法得见皇帝陛下一眼,唯有监国大殿下可以自由出入陛下的寝宫,这一点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猜疑,尤其是与皇帝陛下有着特殊关系的宫内中人。
敏锐的嗅觉让刘流感受到了巨变到来之前的风雨,也许要不了多久时间,中亚就可能真的掀起惊涛骇浪,自己只能利用眼前有限的短暂时间全力解决困扰自己后方的难题,位即将到来的大战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那首要的问题当然就是要解决掉南湘人这块大心病。时间有限,刘流不想再耽搁下去,也许真的是该作一个阶段性了结的时候了。
与矮人结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他们也一样有着其他想法,不过最起码有一点双方是一致的,那就是需要在军事给予南湘人以打击,至于给予南湘人什么程度的打击,虽然刘流知道西北并不希望南湘过分衰落,但在表面上他一样义愤填膺的表示要将南湘人彻底解决掉,给西北一个安定祥和的大后方,这让矮人感到很兴奋。
在商量好战胜南湘人后如何瓜分利益的初步条款后,矮人的使团并没有多作停留,立即起程返回北大荒草原,当然军事观察团的武官代表留在了大安,他们将作为盟友的观察员参与到对南湘人这最后一战中去。
整个西北的氛围被渐渐刘流有意识的引导到了战争这条轨道上,《人民日报》和《大安快报》起到了政府喉舌作用,通过技巧性的艺术化处理,西北商家在北大荒上南湘人领地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也不时被披露出来,这种本来是在各地都随处可见的情形,似乎一下子落在南湘人头上却显得西北商人们的无限委屈,西北人逐渐树立起来的自信心也开始不断膨胀,对这方面的报道的敏感性更是与日俱增。
像《人民日报》这一类地方性新闻媒体,其影响力更是稳步扩大,在刘流管辖的地区大幅度扩张的时候,它的辐射影响力一样以不逊于的速度飞速向四周蔓延延伸,至少在西京几府,它的影响力已经稳步赶上了像《新闻》和《每日》这一类帝国主流媒体。
而军部和政府更是加快了战争的准备步伐,庞大的官僚体制迅速运转起来,巨大的脚步声轰然作响,让周围的邻居也纷纷感受到西北这个巨人已经在脱开遮羞布展示自己的力量。西北第一军团除了第一师团依然驻扎在西凉第二师团留守山东作应急外其余三个师团被悄悄的转移回了大安,而西南军团的四个军团则早在第一军团三个师团返回玉阳之前便已开拔到了北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