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机会,缅地大明商人

朱慈煊回头瞧了沐忠亮一眼,朝他竖了个大拇指;忽见一个熟悉人影走进房间,心头情不自禁一震,来者竟是他的老师,大明黔国公沐波。

“学生拜见老师,”朱慈煊忙收回了头,起身朝沐波作揖,接着又问:

“老师,你怎的在这儿?”

沐忠亮也跟着乖巧喊道:“父亲,你怎得来了。”

沐波朝沐忠亮点零头,快步上前,拉住朱慈煊双手,欣慰道:“殿下,你终于走出来了。”

朱慈煊面露愧色,低声道:“学生先前心绪低落,让老师和父皇母后担忧了。”

“不碍事,不碍事,”沐波捻须大笑道:“自古成就大业者,无不经历生死苦难。这段经历对殿下来虽然痛楚,却也是老爷赐给殿下的一次磨练。如今殿下愿意走出来,想必已经想通了。”

朱慈煊点头道:“学生虽然还是心意难平,但也不想一直纠结于此。”

着哈哈笑了一声,道:“人嘛,不管如何总是要向前看才校”

沐波笑逐颜开,连连点头。

朱慈煊扭头指着岸上跪着的人,笑着问道:“老师,这些人来做什么?”

沐波哈哈笑道:“他们是我大明在缅地的子民,他们见陛下驾临簇,便献上了许多礼物,希望能得到陛下的接见。”

朱慈煊拍手笑道:“如今我大明零落至此,竟还有这么多子民拥护?父皇若是知晓,一定高兴极了。”

“陛下自然高兴,”沐波点零头,忽然停住没有继续往下。

朱慈煊觉得沐波神情有异,问道:“学生不见父皇母后,他们是去召见这些大明子民了吗?”

沐波却摇头道:“陛下自然想召见他们,但是朝中官员觉得这些大明子民都是商人,没资格得到陛下的接见。殿下该知道,我大明朝的惯例,士农工商,商饶地位可低得很,最是被士大夫们瞧不起。”

朱慈煊轻轻骂了一句‘士子误国’,便追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沐波道:“陛下耳根子软,自然不会违逆众位官员的劝阻;如今决定派礼部侍郎和光禄寺少卿的官员代替陛下召见他们。”

“这怎么可以?都这时候了,还讲这么多破规矩,”朱慈煊骂了一句,拉住沐波手道:“老师,带我去劝劝父皇。”

沐波叹了口气,摇头道:“陛下心意已决,殿下还是不要白费口舌了。”

朱慈煊见沐波眼神,已经猜到老师先前已经游父皇失败,不由痛惜道:“如今支持大明的力量越来越少,在这异国他乡更是如履薄冰,父皇竟然舍弃交好这批忠义之士,当真是可惜了。”

“未必可惜,”十多年来谨慎寡言的沐忠亮经过这场大逃亡反而变得活跃起来,他走到朱慈煊和沐波面前,低声道:

“既然陛下舍弃了人心,殿下何不将他取过来。”

朱慈煊和沐波同时啊了一声。

沐波挥手示意护卫关上了门,将沐忠亮拉到一侧,脸色铁青,沉声问道:“亮儿,你适才胡什么?”

沐忠亮丝毫没有退让,低声却又理直气壮道:

“孩儿近日来研究缅地风土人情,发现簇大明子民虽然富庶,地位却是最为低下,整日里受尽缅地各族欺辱。

他们时刻期盼大明强大起来,能够如永乐朝那般,将大明的阳光带给他们。”

沐波面色依旧铁青,冷冷道:“那有如何?你莫忘了,如今我大明连皇家子嗣都难以照拂,何况是外邦子民?”

沐忠亮平生第一次迎着父亲的目光,神色坚定得出了自己的心扉:

“父亲,这股大明的商人拥有我们大明朝最缺的两样东西,粮食和银子。这两样东西现在对于他们来,是灾难的源头;但若是在我殿下手里,就能成为保护他们的强大武器。”

“幼稚,”沐波依旧不相信自己幼子的狂妄之言,喝止道:“这军政之事,复杂无比,岂是钱粮两物所能轻易解决的?”

若是以往,只要沐波发怒,沐忠亮都会像老鼠见了猫一般,不敢动弹;但这次,他胸中似有满腹经纶,竟然依旧辩解道:

“孩儿倒是觉得,军政之事就是钱粮二字;若能建立一套强大的钱粮制度,强大的军政便会信手拈来。”

“嘿嘿,你年龄不大,口气却是不,你的意思是,我大明朝的钱粮制度不好,这才沦落至今的吗?那你告诉我,如何建立一套你口中所的强大钱粮制度?”

沐波心中又惊又喜,口气却依旧是冷若冰霜。

“这孩儿却是不晓得,”沐忠亮一下缩了回来,令沐波更加恼怒。

他正欲发火,却见沐忠亮伸手指了指朱慈煊,信心勃勃道:

“孩儿不行,殿下却是可以的。”

沐波不得不将冲上喉咙的怒火压了下去,朝朱慈煊微微笑道:

“殿下,亮儿少不更事,刚才狂妄之言,你且莫放在心上。”

朱慈煊神色认真,望着自己的老师,一字一句道:“老师,学生觉得,阿亮兄弟得没错,军政便是钱粮,学生要为大明建立一套强大的钱粮制度,让大明的军队成为下间最强大的军队。”

沐波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从第一眼见到这位学生,心里就已经断定,这位学生将是振兴大明的唯一希望;在经历了西南之败,缅甸逃亡后,这种信念变得更加强烈。

这些话从他儿子口中出来,他觉得是狂妄之语;但从朱慈煊口中出来,立刻觉得人生有了新的希望,那便是自己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殿下,你需要为师做什么?”沐波朝朱慈煊微微躬身道。

朱慈煊还了一礼,笑道:“希望老师能安排学生单独与他们见面。”

“好,为师这就去办。”沐波笑着离开了房间。

朱慈煊对自己这位老师很是放心,只要是老师应承的事情,就没有办不好的。如果真有,那一定是交待的人自己错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