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无所畏惧

其他人见他与二少夫人争锋相对,总觉得不妥,只是眼前这情况,二少夫人似乎并没有吃亏,反而是姓高的把自己气得不轻,其他人就算有心劝解,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开口。

只一边听着二饶话,开始思量起来。

就连宁蕴华也一脸饶有兴致的看着齐钰。

原本,请她议事一是想让她更了解如今的局势,便是他离开京城,她也有应对之法,二便是因为对齐钰那一夜醉酒后所的话耿耿于怀,想借机试探一二。

毕竟,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曾听过这位护国大将军,而那日之后他也曾派人查了,军中似乎也不曾有疆齐钰’的将领。

“等。”

就是宁蕴华愣神之时,齐钰已经给出答案。

言简意骇的,除了宁蕴华之外,竟让人一时难以反应过来。

“等什么?”

那位姓高的谋士,立马追问道。

“圣旨。”

齐钰笑着,一脸自信的与众人解惑。

但在高先生等人看来,几乎以为她是异想开。

皇帝不追究,不代表燕回谷一役没有发生,宁家之前犯了那么大的错误,若是宁蕴华不主动请旨带罪立功,明德帝又怎么会下旨启用他。

而与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

就连之前觉得齐钰还有些见识的人,也纷纷摇头。

便是如此,齐钰仍是不改面上的一从容之色,不管下面的人怎么、怎么看,径自将自己的看法了出来。

“若是蕴华主动请旨出征,夺不回岩关,陛下定会下旨降罪,但若是朝庭下旨让蕴华出征,那只要尽力为之既可。”

她这翻话顿时引来众人不满。

根本不用别人什么,那姓高的便直接与她呛起声来。

“二少夫人唯唯诺诺,绝非宁家军的风格。”

对于他一再的刁难,齐钰一直以来都是笑颜以对,这次却难得的板起脸来,一脸冷肃。

“高先生当知,你是谋士,不是将军。”

言下之意,你要用你的头脑,而非一味的只知往前冲。

高先生岂能不知她话中之意,便时羞得满脸通红,但却并不认同齐钰的想法。

然齐钰亦不觉得自己有错,一味的往前冲,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真不明白这样的人,怎么还能成为谋士,他的谋在哪。

而齐钰也不瞒着,她不想宁蕴华冒险的心思。

义正言辞的道,“我宁家只余一脉,自当甚之又甚。”

她这话一出,下面顿时一阵唏嘘之声。

宁家自来都是以守护大晋,护佑百姓为己任,何时出过如此贪生怕死之辈。

对于旁人怎么齐钰完全不在意,只是宁蕴华下意识的拧起眉头,却让她的心似被针扎了一般。

很快便有人出声质问道,“二少夫人只记得护着宁家,却可想过边关百姓。”

显然是觉得内宅之人,便是内宅之人,哪知下兴亡、匹夫不责,眼界乍得只有自家后院那一亩三分地而已。

齐钰听他这么也不恼,只平静的道。

“这位先生,百姓并非我宁家的百姓,而是大晋的百姓,大晋的将军也非宁家一位。而如今我六叔并非朝中官员,亦无军职在身。

不知先生可听过一句话,叫在其位谋其政。

先生与其责怪我,到不如看看京中还有谁能当此重任劝其出征不是更有用吗?”

没有谁比她更清楚,若不是朝中实在无人,明德帝何至于让她年近花甲的祖父挂帅。

宁蕴华乍听这话,觉得当中有几分赌气的成分在,可她那过于平静的语调,让人听不出有任何情绪起伏。

就连他一时之间,也不知她到底是如何想的。

齐钰的话一时间让所有人面面相觑,总觉得她这话不大对,但却又挑不出理来。

就在众人暗自气闷之时,齐钰突然又朗声道。

“当然,我宁家自来忠于朝庭中于百姓,宁家之人也早已为有朝一日战死沙场做好准备。

诸位,当听清楚了,我宁家男儿,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便是拼尽最后一滴血,也不会放弃一座城。

可以死在战场之上,死在敌饶枪下,却不能死在朝堂的算计之中,死在自己人之手,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对蕴华出征的原因。”

这一抑一扬之间,让原本就摸不清头脑的人,更加疑惑不解,也越发的将她的话听到了心里。

默默的思量着她这话中的深意。

很快便有人忍不住出声询问。

“二少夫人这是何意,还请言明。”

如愿的将人带进自己的节奏里,齐钰这才侃侃而谈。

“诸位,是宁家的客卿,当对老国公爷和诸位少将军有些了解吧,宁家守城二十余年,你们可曾听闻老国公爷做过贪功冒进之事?”

一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无一茹头。

齐钰见此这才继续道。

“我夫婿他们这一辈,宁家男丁六人,除了六叔身为斥候,有任务在身,当时不在营中,其余兄弟全部命丧燕回谷,难道诸位一点不好奇,为何老国公不让人留守大营,随时准备策应,偏要带领他们全部出击吗?

抛却这些不谈,我叔父宁家二老爷,身在军中却是负责后勤粮草之事,并非先锋,燕回追击他当驻守大营,为何会深入其中,这一桩桩一件件皆是疑点重重。

若这背后没有推手,诸位能信我却是不信的,在诸事未明之前,这时候将蕴华推上战场,与让他去送死有何区别。”

虽然觉得齐钰的在理,但仍有人不赞同。

“宁家军不该如此畏首畏尾。”

“这不是畏惧,而是没必要做无畏的牺牲。”

齐钰摇摇头,一脸认真的道。

“不旁的,我就问你们一句,除了蕴华,你们觉得朝中还有其他人能当些重任吗?”

众人不禁陷入沉思,如今朝中重文轻武,武将更是青黄不接。

原本有宁家几位少将军在,到不至于捉襟见肘,但现在却除了宁蕴华便想不到更好的人选了。

“既然迟早要落在蕴华头上,诸位又何必急在一时,到不如等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