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花飘香第5章
吃了晚饭,俊杰对舅舅一家人讲了龙湾的情况,说到生活艰难劳动辛苦的地方,舅妈听得直落泪,她说:“瞅你瘦成啥样啦?怎么就不知道回来?我看别的下乡青年来来去去都不当回事儿,我还以为你把舅家全忘了呢。”
“我在那里现在挺好的。才去的时候不行,什么都不懂,干活撵不上趟,心里又害怕别人笑话,现在和社员比就差不多了,我也不打怵干活。大伙对我没说的,特别是房东二婶,简直拿我当自己孩子了,你就不用为我担心什么了。”
“那就好。你刚走的那几天晚上我都睡不着觉,闭上眼睛想到的都是你受苦受累的样子,就怕你伤了累了,得了什么病,好几回叫你舅把你找回来他也不听,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还多少放点儿心了,可你干活还是得加小心,千万别伤着累着,身子是一辈子的大事儿,可马虎不得。”
“我知道,什么活干长了都能找到窍门,拼力气干活是傻子。”他指着带来的黄米和干蘑把德才的话学了一遍,“他还让我说,这是自家产的,可以放心地吃。”
世清笑道:“这老家伙丁是丁卯是卯,一点儿也不含乎。别看他平时话少,可他的心里什么都数。”
玉珠道:“哥,你去的地方比咱们城里好吗?”
“我去的地方叫龙湾村,是在大山里。村子前头的河是县城这条河的上游,也就是一条河,那里有山有水,是个好地方,就是太穷了。要是多栽果树,多养鸡鸭,生活就能好一点儿,可上边就是不让这么干,真是怪事儿。你现在上六年级了,成绩怎么样?”
“就是作文写不好,别的都算可以了。”
“那你就得多写多练,多修改,看看成不成句子,顺不顺口,一直到满意为止。还要多看别人的好文章,同样的事情看人家是怎么写的,这样做时间长了,就能提高作文水平。”
世清问:“车上人多吧?我都担心你回不来了。”
“多,公社到高阳镇就一趟车,差点儿没挤上,火车上的人就更多了,一个挤一个,不管是汽车还是火车,都买不着票。多亏了李波,要不真的回不来了。”
“我听说过不少李波的事儿,是真是假不知道,有些事儿你可别和他搅在一起。”
“我看见过他打架,挺狠的。可他在队里除了不干活,没别的事儿,对社员也挺实惠的。这次回来,汽车票、火车票都是他张罗的,这事儿搁我身上根本办不了,我真服了他。”
“那也不能和他走得太近,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时间一长就知道了,你说他在队里不惹事儿?”
俊杰摇摇头,说:“确实不惹事儿,可也没在队里呆几天,上哪去干什么谁也不知道,每次回来都有钱。有一回给我三十元我没要,这次回城,硬塞给我二十元,正好是队里给的路费,他说这钱是干净的,我就纳闷,钱怎么能分出干净埋汰呢?”
“这说明他弄的钱有问题,队长没说他吗?”
“一直没吭声,等到这次回城的头两天晚上,把他训了一顿,说的和你差不多,我在旁边听了个稀里糊涂,好象是说他走邪道了。”
“你只能劝他,可别掺和他的事儿里去,你管不了他就是了。行了,这一天够你累的了,早点儿睡觉,明天去洗个澡,好好歇两天吧。”
三号的早晨,卢洁、白静、郭春娇和张家姐妹来到了韩家门口,卢洁大声喊道:“吴俊杰,你在屋里吗?”
俊杰急忙出来,笑着说道:“你们真准时呀,说三号来就三号来,快进屋吧。”
“算了,进屋麻烦。你吃没吃早饭?要是吃过了,咱们一块儿逛街去。”卢洁说。
“逛街?天阴得这么厉害,备不住要下雪,就别去了。”
“别看天阴,可不冷,在街上溜达总比闷在屋里强。再说人家姐妹俩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也得走走看看哪。你要是不想去就算了,咱们走。”
“我去我去,你们等一会儿,我换件衣服。”俊杰说着进了屋里。
卢洁笑着对艳霞说道:“怎么样?你还说他不能去?”
“他去不去不该我事儿,别和我说。”
白静说道:“先别吵吵,这样的话换地方再说。他出来了,咱们走吧。”
俊杰出来对姑娘们说道:“咱们可讲好了,逛街回来都得到我舅家吃饭,少一个也不行,这话是我舅妈说的,她说什么都准备好了,必须都得来。””
卢洁道:“放心吧,我早晨只喝了一碗粥,就等着吃这顿大餐呢。咱们走吧。”
姑娘们说说笑笑来到大街上,艳霞姐妹东张西望,看哪儿都看不够。卢洁笑道:“就这么个小破县城,你们俩就花了眼,要是去省城、京城又能怎么样?还不得走丢啦?”
艳霞说道:“丢在城里比呆在山沟里强。”
“你知道有人怎么说老农进城吗?说‘土老冒进城,前边麻袋、后边油瓶,先逛商场、后逛联营,看场电影、不知啥名,找不着厕所、憋得深疼’………”卢洁说着笑了起来。
俊杰道:“得了吧,编这瞎话的人没长眼睛,简直就是胡说入道。咱们下乡闹出的笑话还少吗?看着水田里的稻苗硬说是韭菜,差不点儿笑掉了人家的大牙。”
卢洁对艳霞说道:“你看,就他向着你说话。”
俊杰道:“这不是向着谁说话的事儿,咱们是什么?咱们就是农民,编那瞎话的人就是污辱咱们。你要是能把那个胡说八道的人找来,我和他辩论。”
卢洁道:“辩什么论?我只不过听来的那么几句话,上哪儿知道是谁编的。行了,我不该提这个话头,算我错了行不行?到正街了,你们姐妹俩可得好好看看。”
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好多人不看路,眼睛直句勾盯着张家姐妹,有个酗子看得走神,撞在俊杰身上,俊杰推开他,生气地说:“你怎么回事儿?”
“对不起,对不起。”酗子嘴上道歉,眼光还在她们姐俩身上打转转。
“真有意思,天底下什么样的人都有。”俊杰想着,特地到商店买了手套和口罩分给了姑娘们。
“戴手套行,让我们戴口罩什么意思?是不是嫌我们吵,不让说话?”卢洁说。
“街上人多,天气又暖和,容易传染病。”俊杰又对艳霞说道:“这城里的空气可比不上龙湾那地方干净,你们俩头一回来,别弄个头痛脑热的回去,那我可交待不了。”
艳霞道:“俺俩不象你们城里人那么娇贵,你放心好了。”
卢洁道:“哎呀,我才看明白,你买东西是为了给艳霞,俺几个只不过是借了她的光,这可太不好意思了。现在我声明,你想给她买什么就尽管买,不用给俺几个带份。”
俊杰道:“你扯哪儿去啦?怎么能开这种玩笑?”
艳霞不仅脸红,而且有点儿生气,她说:“卢洁,你太过分了,想撵俺走就直接说,用不着拐弯抹角来这套。”
玉萍道:“姐,你真的生气啦?”
“你什么也别说,走,咱们回家。”艳霞拉上玉萍要走,白静和春娇急忙拦住她,两人劝道:“你生什么气呀?卢洁是开玩笑,你还当真了,千万不能走。”
艳霞背过身“扑哧”一笑:“我吓唬吓唬她,要不然她扯起来没完了。”
春娇说:“她才不在乎呢,倒是把俺俩吓够呛。”
卢洁说:“我也害怕呀,服了你行不行?”她上前拉着艳霞又说:“走吧,前边就是大石桥,咱们去看看从龙湾流过来的水,到了这儿能不能变了颜色。”
俊杰道:“现在都是冰,哪有水?我看咱们还是回去吧。”
“现在回去可不行,过了桥就是县城里最大的商店,还有照相馆,怎么也得让她俩去看看。你放心,再有花钱的事儿我包了。”
“你说话怎么老带刺儿?对我有什么意见吗?”
白静说:“她能有什么意见?就是愿意闹玩笑罢了。行了行了,让人听见还以为咱们吵架呢,都别说了。走,上桥看看。”说着,头一个上了桥。
说话之间,天上扬起了雪花,而且越下越大。春娇仰脸看着天空说:“这场雪可不小,弄不好从高阴到双河的那段山路又不能通车了。”
白静在桥栏上抓把雪,捏成团又扔到桥下,说:“这雪要是能下十天半个月就好了,那咱们就无忧无虑了。”
“扯蛋,”卢洁说:“要是下那么多天,就得有好几米厚,别说是人,就是耗子也得冻死饿死了。”
“所以我才说无忧无虑了。”
“得了,说那样的话没意思。你看,老天爷怕你无忧无虑,雪下小了。现在的雪景美,空气干净,能照几张相就好了。”
春娇说:“照相好哇,留个纪念嘛。说不定过了十年、二十年,咱们天南地北的,看看照片就能想起了今天,那才有意思呢。”她拍落艳霞肩头的雪,对她说道:“你说对不对?”
“俺可不用想那么远,你们城里人可以远走高飞,天南地北,俺照样得守着山沟过日子。”
白静说:“你呀,就是不知足,你守着山沟,可还守着父母呢。俺几个倒好,出了校门就去了农村,下乡头一天晚上,我妈守着我哭,早晨醒了一看,她还坐在旁边,头发好象都白了,当时我死的心都有了……”说到这儿,她的泪水流了下来……
卢洁说:“你今天怎么净说一些难受的话?别人不比你强,说点儿有意思的好不好?”
白静又道:“好在去了龙湾,又遇到了好人,才象个人活着……”
春娇说:“别说了,别说了,我心里也酸了。卢洁说的对,咱们说点儿有竟思的吧。”
“是呀,咱们凑到一块儿不容易,又是新年,应该整点儿有竞思的。”卢洁边说边看艳霞。
“你看我干什么?”
卢洁走近艳霞,小声说:“这回你放心,我绝不提你和俊杰的事儿,行吧?”
“我和他有什么事儿?你不说明白,就别想回龙湾。”
卢杰对其他人大声说:“你们听见我说什么啦?我说去照相馆,就想和她多照几张相,她不干,还不让我回龙湾,你们说我冤不冤?”
春娇道:“刚才你和她说的是这话吗?不对吧?”
“这还能有假?不信你问她,让她说实话。”
艳霞道:“你说什么我没听见,也不爱听。”
“你不爱听也得听,”卢洁说着双手捧起艳霞的脸蛋,“你这脸是怎么长的,男人看了眼红,女人看了眼绿,你一个人就能造成社会动乱,真气死我了。”
“去去!”艳霞拨开她的手说:“气死你才好呢,省了拿我开心。”
“死不了,我生下来,又到龙湾,这是老天爷安排我专门逗你玩的,这是天意。走,咱们马上去照相馆,今天非和你多照几张不可。”
“你爱和谁照就和谁照,我不去照相馆。”
玉萍说:“我姐不去正好,我也不去了。”
卢洁忙道:“不行不行,请你们来,照相是大节目,少一个也不行。”
俊杰说:“照相的钱我拿,我就不照了,在这儿等你们。”
卢洁说:“少了你更不行。你听好了,这些人少去一个,我就不上你舅家吃饭。咱们先照相,后逛商店,钱不钱的是小事儿。”
来到照相馆,卢洁又说:“咱们先合影。按住的地方分,队长家的在前面坐着,其余的站后面。”
春娇说:“你就别逗了,她们姐妹在前面,剩余的人在后面得了。”
合影之后,姑娘们三三两两分照了几张,白静说:“吴俊杰,你别在旁边光看热闹,过来照几张。”
俊杰说:“那好,我和她们姐妹照一张。”
白静:“行啊,你站在她俩中间照一张,咱们下乡的再合照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