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仙侠 > 玄天行

第四百三十三章 新太子府

新太子府就在皇城边上一箭之地,是皇宫原来的附属建筑,由纳尼班达斥资装修一新。房舍虽然只有几十家,花园也不大。但装饰得美伦美焕,有角门可以直接进入皇城,实在方便之极。北门外的二皇子府现在是右相韦正的府邸,太子原来的那些门客只有小部份进了新太子府,大部份还居住在韦正府内,不过另辟了一道大门进出。韦正府上这两天也是人满为患,亲朋好友告帮的,拉线的络绎不绝。地方官吏求职的,送礼的携来攘往。各地王爷请吃饭的拜帖有厚厚一扎,有幸允准的排到一个月之后去了。韦正不能天天陪人吃饭,朝堂,太子府哪儿都少不了他。这不,李天民从宫中陪着吃了家宴回到太子府来,韦正仍待在府中候着,就怕有什么急事。

见太子面色沉郁,韦正问道:“殿下这是怎么了?莫非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说给微臣听听。”

太子道:“说来好笑,关一岚不愿入朝为官,却答应以后经常来陪父皇修仙炼道。父皇若有了道行,活上两三百岁不是问题,我这个太子不成了摆设么?再说,我怎么活得过父皇,若死在他前边,且不是笑话一桩?难不成我也该拜师关一岚,争取比父皇寿数长?真是无可奈何。”

韦正道:“按理来讲,皇帝长寿这是好事。国家既可长治久安,皇室又可尽享天伦之乐。皇位究竟谁坐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了。太子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何况,修道之人是不慕世间繁华的。”

李天民道:“韦相说得对!是我太过于认真了。父皇长寿才好呢!大唐盛世离不开他老人家!”

韦正道:“这倒不见得!若在十五年之后由太子即位,大唐盛世必出自太子手中。皇上年号开元,的确可以为盛世开上一个好头,奠定坚实基础。太子顺利继承道统,又能更上一层楼。”

李天民道:“是呀!我没来由着哪门子急?趁父皇健在,国事不多,何不放松放松呢!”

韦正道:“可以轻松自如,但不能表现出来。该办的事还要办得漂亮。方可证明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绝对当得起太子的重任。让皇上始终保持着对储君的好感。”

李天民道:“天民受教了。夜已深了,韦相还是回府休息吧!总管,让下人套车,送韦相回府。”

韦正笑道:“不忙不忙!殿下若无睡意,让余尚书他们前来,大家小酌一番如何?”

李天民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忙得多日未曾相聚,连‘十日聚’都早忘了。今晚补上。”

余甫肱住处不远,贾敦、方抟、雷铎、伍寿等人仍居太子府中,是以很快聚齐,围成一桌边喝边聊。韦正道:“连日忙于应酬,未能照往常那样与太子十日一聚。今晚补上一次,小酌三杯。”

李天民道:“现在与过去不一样。大家都有职司,公务繁忙,‘十日聚’怕要改为‘半年聚’了。”

贾敦道:“就是太子殿下说的‘半年聚’吧,通通消息,谈谈时事,叙叙友情,谁都不许缺!”

韦正笑道:“‘十日聚’,‘半年聚’,都是为了搜集朝野信息,商讨正确的施政方略。大家仍应与过去一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为殿下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以供决策时参考。”

方抟道:“殿下,我先开个头。目前百姓对开国大典仍津津乐道,对新皇的人事任用十分佩服。以为皇上用人的平衡之举十分重要,是开元之治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我也赞同此看法。”

李天民道:“平衡之术是父皇最重要的施政方法,这在他老人家还是唐王之时就被验证过了的。此次大唐开国,他更是大加施展,让各方面的力量都来为国效力,的确驭人有术。”

余甫肱道:“奇怪的是,皇上怎么知道太子府中有这么多才俊可用呢!殿下又没有推荐。我们平日又没有抛头露面,用人的准确绝对出乎于我们的想像之外。”

贾敦道:“我们这批人,原本就是为太子殿下将来登基后使用的。现在即得以任用,那到是十分正常的。皇上慧眼独具,到也出乎意料之外。唯独缺少修仙炼道之人,显得气势不足。”

李天民道:“此言正中要害。伍大人兄弟虽也修炼过,与九皇子,关相国他们相比仍有所不及。幸而不用以武较技,便决定了太子之位。否则我方真无丝毫胜算。”

伍寿道:“我弟兄四人也在玄天门修炼过,可惜没有坚持下去。进入殿下府中后,喝酒清谈的时侯多,用于修炼的时间少,是以未能悟透飞升之道,终是十分遗憾。”

余甫肱道:“修仙了道并不分时间地点,伍贤弟兄弟如能参出捷径,仍有飞升可能。我们不可能缺什么补什么,也去招幕神仙中人吧N况,仙家是那么听招呼的么?”

伍寿道:“此话再也休提。方今天下修仙了道之人,全都以玄天门马首是瞻。我们的师傅乌龙二叟,还不是进入了玄天门才白日飞升的。现在连昆仑仙山都交好于玄天门,其他门派也都向玄天门示好。关仙师的声誉之隆,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韦正笑道:“道家仙术,唯在道法自然。伍家兄弟只是仙缘未到而已。那边府内日前到是进了几个海外仙长,如有必要可以与之交流。不过,玄天门现在是大唐护国仙师,并不会对太子殿下将来登基构成威胁。所以引入仙人必须谨慎,防止别有用心之人乘隙而入。”

李天民道:“韦相之言实乃暮鼓晨钟,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仙、道一途,搞好了是国之大幸,搞不好则祸国殃民!从一开始,我的治国理念中便没有这一条。现在也还是这样。既然有玄天门可以依赖,又何必多生事端?关道君乃我妹夫,明日一早,伍大人持我的名帖去请其赴宴,就说太子也要为皇妹及驸马爷饯行,他若不急着走,说不定给这个面子。”

第二日巳时,伍寿来到了关一岚一行居住的小客栈中,只见众人巳经在忙忙碌碌地收拾行装。到处都是行李衣物,离去之意明显。伍寿执弟子礼拜见了关一岚,告之太子也要在太子府设宴为皇妹驸马饯行,请他老人家一行一定要给太子一个面子。关一岚道:“烦伍兄拜上太子殿下,一岚今日已约好西南王、西北王、峨眉派张掌门商议赴南海之事,事关两位嫂嫂的生死安危,太子殿下的好意只能心领了。再来京城必登门参见太子二哥,绝不食言。”

伍寿道:“既然如此,伍寿只好如实回禀太子。师傅们去南海一定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冒险。”

关一岚道:“伍兄放心,好好在朝庭之中做事,为百姓造福。汝四兄弟仙缘未尽,时机到时,自有仙人前来指点。切不可放弃修炼,自断仙缘。”

伍寿告辞。回太子府报告了李天民,详细叙述所看到的情况。道:“玄天门一行果然行色匆匆,关门主让我拜上太子殿下,再入京城必入府参见。乞请太子见谅。”

李天民道:“此事办得迟了!早几天安排,就能如我心愿。也罢,将来再说。”

韦正道:“此事要怪就怪韦某。其实一直有许多机会让太子接近关道君,可惜韦某没有及时安排。不为别的,仅仅表示对关道君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的功勋应有的敬意,也该见见面的。”

李天民道:“韦相无须自责。这段日子,大家都沉浸在开国的欢乐之中,要想把什么事都考虑到并不现实。由此得出的教训是,庆典已经过去,欢宴必须结束,所有人的精力都必须用到公务中去。太子府所有的宴请一律取消!不管是谁请的都一律回绝!廉洁奉公,节省开支,是下一步考察所有官员的唯一标准!韦相必须把好这一关。”

所有的人都点头称是。太子在大功告成之后能首先从欢乐之中清醒过来,实在是弥足珍贵的。连刚直的韦正都觉得,太子已经隐隐有人君之风,实乃大唐之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