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房中的刑警队长《11》
少年号里有一项风气很好,崇尚学习。.学习空气比甲四要浓厚得多,这对少年人来说无疑更是件好事。平日坐板时,除了聊天,刘队、“老舅”、老信、大辛、甚至几个孝差不多都捧着本书看,管账的小卫是位文绉绉的大学生,戴着一副高度数的眼睛,除了算账更是手不释卷。当今人的文化水平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了,牢房里自然也水涨船高,现在每个号里都订有一份当地的晚报,浏览报纸也是大家学习的内容之一。刘队作为号领导在学习方面身体力行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自学之余还常常要给大家念上一段,多数是佛经,有时也有其它有关时事新闻、古代历史、名人掌故等内容的。还不时加以诠释、讲解,也引导大家议论议论。法制方面更是刘队的强项,常常要对全号进行普法教育。身在一线执法的刑警队长,破过的案子抓过的案犯肯定不少,稍加整理,其中可能就富有点传奇色彩。.刘队如果能以此来个现身说法,肯定会大受欢迎。可惜,刘队从来没有完整地叙述过一个案例,都是只言片语带过,未免令人遗憾。但笔者还是有所受益,像有关牢房、监狱之比较的知识,就是当时笔者从刘队那里趸来的,还使笔者知道了,枪支在黑道的术语中原来应该叫作“喷子”。
笔者本来就有阅读的习惯,得到现在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不会放过,坐在板上也是抓过本书来就看,有时受到感染也参加议论议论。先是坐在我旁边的老信,看书时每每遇到点问题找我探讨探讨。相对于甲四里的黄骅,他的文化水平要高些,年龄大得多,问题就不是简单的问个生字了,大多是探讨一些问题。别看这是位杀人犯,可还挺有“思想”深度,独立见解不少。说到现实问题,每每有些偏颇激进,笔者自然不便插嘴。有时谈到历史牵涉到典故或是历史背景,我们俩就可以探讨探讨了。他知之不详的,如本人力所能及就顺带给解释一番。可能本人的服务态度尚可,后来逐渐别人有点要探讨的问题也来找我,就连刘队有时发现点问题,也屈尊不耻下问找鄙人“垂询垂询”。笔者本人这也是臭毛病,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还好为人师又屡屡“毁人不倦”。
就在自我感觉良好,自认在这号里还能学有所用而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刘队的一个眼神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虽然刘队时而“垂询”,但一次听完后,转脸之间似乎又露轻蔑、不悦之色。笔者的脑袋唰一下,迅速冷静了下来,急忙检点自己,“是不是哪里说错了?牛头不对马嘴露出破绽让人家笑话了?”自我检点,没有呀。笔者虽然学问不济而又好为人师,可对事关历史典故方面,老祖宗在上,总是心怀一份敬畏,绝不敢信口开河的。反反复复思考也没有答案,这回从刘队的脸上也没有找到答案。可有一天,坐在板上,我正面对着刘队,从刘队坐的位置上我一下子恍然大明白。“武家店”里充大高个,我知道自己旧病复发了,赶快紧急刹车。私下里有人低声问问还可以,再在大家坐板时公开的“垂询”,干脆一律来个“统统地不明白”了。把为人“答疑解惑”的机会拱手提供给刘队。刘大队如果都解决不了的,我当然就更不能明白了。当今时代,有时虽然知识越多不一定越反动了,但往往知识越多也会挺被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