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吃饺子
看守所里的在押囚犯,每星期都能吃上一顿饺子,听说过吗?
一个星期六上午,刘队被只管提出去了。.可只一会儿工夫就急匆匆回来了,一进门就直冲着我发问:“会不会包饺子?”
这门手艺笔者倒还算内行。想当年“戎马生涯”,每到大年除夕,部队会餐都要搞这项活动。作为一个北方人,即使“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起码见识过饺子是怎样包成的。所以当时家在北方的全体指战员都要披挂上阵。对于我这个既“吃过猪肉”,又“见过猪走”的人,更得一显身手了。当兵几年,这一直是我的“强项”。以至于我的那些生于南国的战友都说,凭本人的手艺,倘若在他们家乡开一个饺子饭店,扬起一个“北方水饺”的招牌,绝对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仗着艺高人胆也就大,我对刘队说:“没问题。咱号里的人吃,再有两三个帮忙的人就可以了。”
听他们说,看守所里有一句“谚语”:“一年到‘头’吃饺子”,其实就是每年到了最后到头的农历大年三十,为了应景吃一顿饺子而已。由各个号自己包,再自己出人到炊场去煮。
号里人述说,去年除夕甲六缺乏人才,号里的人除了年龄小的、就是以前当领导的、或是一贯在家里任凭油瓶子倒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强。全号人照猫画虎千辛万苦将将就就总算把饺子包成了,在炊场也学着人家的样子下到了锅里。这时才猛然发现,几个去煮饺子的人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懂得饺子煮到什么程度叫熟。赶快回来搬救兵,号里只有大辛一人自告奋勇说懂得一点。没有别的办法,救急要紧,只好破了看守所的大忌,让他去看一看。炊场里正式编制的大师傅们都休假回家过年了,几个劳动号支应着,只有一个管教在现场照应。看见大辛手里提着“链儿”,晃晃悠悠地进了炊场,管教惊呼:“哎呦,怎么把‘您’都惊动出来啦。”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号里包饺子实际很简单,面和馅都是由炊场给和好拌好的,我们自己只是擀皮和包而已。这也与军营里包饺子的形式相同。
这次饺子是卢处出资(如此大的动作,也只有卢处的能量才能够达到)安排的。卢处敦信佛教,所以饺子馅只能是素的。好在他吃的是“观音素”,所以里面还可以放点鸡蛋。不过,必须是“素鸡蛋”(就是未受过精的卵)。正好现在市场供应的都是机械化养鸡场出来的鸡蛋,一只只下蛋的母鸡连个恋爱对象都见不到,全是未婚而孕的产物,保证都是“素”的,想找一个“荤”的都难。主料是白菜,再加上点咸盐香油味精,馅很好准备。
当天下午,午睡过后,面和馅都打进来了。号里没有面板,把“一伙”平时铺的餐布铺在板上就代替了。开始包,先要做剂子、擀皮。我本来做好准备一显身手的,可刚拉开架势,把剂子做成,要擀皮了,没想到老舅捷足先登了。.更没想到的是,老舅这位武林中人,也是包饺子的个中里手。其技艺能高我三筹以上。“以上”在什么地方呢?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说,我擀皮可以同时供两三个人一齐包的话,老舅擀皮可以供全号所有的人一齐包,还有富余。对此,我不能不佩服。等到包的时候了,更惊得我目瞪口呆。因为老舅这样的人,应该也属于不善家务,静等着吃现成的人。会擀个皮顶多也就是平时凑凑热闹而已。可没想到他包起饺子来,那利落劲更让人钦佩不已。它使用的是饭馆里专业手艺人“掐”的办法,也就是不是用指尖去捏,而是横着指头去挤。这样,速度也是极快,他掐三个,别人一个的馅还没填完呢。看来老舅不仅武功过人,包饺子也是经过高人指点,下过一番工夫的。
包饺子的场面很热闹,全号里会包的基本就是我和老舅俩人,其余还有几个稍微有点基础,都上阵了。牛魔王的技术还行,跟着包了不少。就是他包出来的饺子都弯弯的,像一个个的月牙。有人打趣说,这是山东版的饺子。几个不会包的在旁边也看得手痒,一个个也跃跃欲试,大辛也翘着兰花手包了几个,几个孝拿包饺子当了游戏,嘻嘻哈哈地你包一个“奶奶”样的,他包一个“姥姥”样的,东倒西歪地也放在了那里。小卫先生不会包,也凑不上前,就负责码放,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个整齐地码到木屉里。整个号里齐帮动手,至于那几位初学咋练孝包出来的饺子的质量,除了遵循了“馅在皮里”这个基本原则之外,其余也就顾不上了,刚包出来有的看上去就“摇摇欲破”了。
饺子吃的就是个大馅,包的像馄饨似的还有什么吃头。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那些业余选手都填不了大馅。馅和面的比例最后失调了,临时又找炊场要了点面来,我又紧急和了一块面,才把富余的馅都包上。本来设想需要两三个小时的,由于有了老舅这位高手的强力参与,整个过程,不过一个小时多一点就鸣锣收兵了。
饺子包完了,包出了全号人的参与意识,大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兴高采烈,似乎一顿一年一遇的美味就要进嘴了。可是,大煞风景的可是,最后号里的大多数人却都没有吃上。虽然,看守所里平时卖的吃食并不少,各种肉类熟食不缺。但饺子这个依靠手工操作,需要劳动密集型才能产出的东西却是媳物,确实只有“一年到头”才能见着。
包饺子是技术,煮饺子同样也是技术,不仅仅是煮熟、不破,还要把它煮得丰满诱人食欲更是技术。可很多人不了解这一点,起码现在号里的刘队就不了解。本来煮饺子也是本人的强项,即使是馅小一点的饺子,也能把它煮的像一个个小胖子一样,腆着圆鼓鼓的肚子。我是很想跟着到炊场煮饺子去的,发挥特长是一方面,私下里也是想借机见识一下我们的炊场,能增加点知识,积累点素材。可刘队根本就没有体会这上面的技术含量,直接指派“一小”和“二小”俩人端着饺子去了。两位都是没有干过家务的孝,“二小”虽然在号里充任劳作,可连沏个稍微复杂点的“海鲜鸡蛋汤”都是我手把手教的,“一小”的手动能力更是令人不敢恭维,诸位可以在前面他分配土豆烧牛肉的手法上略见一斑。这两人端着饺子出号门时,一种可以预料的结局已经在我心里产生了。我本想向刘队申请一下,让我也跟着去,别让全号人的劳动成果功亏一篑。可又一想到刘队一贯惯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时候变脸,给人难堪的处事方式,只得按捺住自己,作罢了。食堂,我们这里把它叫做炊场,历来号称重地,别说在看守所里,就是一个在普普通通的机关商号,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我毛遂自荐,刘队未必领情先不说,很可能反倒以为别有用心,给我使点脸色。全号人都正在高兴头上,我又何必冒这自取其辱得风险。我心里期盼着,炊场里不是还有专职的炊事人员嘛,他们是当然的行家里手,看到两位“棒槌”笨手笨脚煮饺子,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唯一一个切身观察、体验炊场的机会失去了。
尽管我并不情愿,但我预料过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饺子拿到炊场煮的时候,炊场里的专职人员还就是袖手旁观。他们可能也有顾虑,人家是内行,从外观就容易发现这些饺子的“本质”就有问题,入水以后很难保证还能全身而出,怕担责任不想趟这趟浑水。炊场里,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寥寥无几,大部分还都是在押人员中的劳动号,这些人都是已决犯,被判过刑,懂得责任就是刑期,责任越大刑期越长。由此多长了点心眼,这也很正常。
但不应该的是,饺子熟了之后,他们没有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不该出手时就出手,截留了我们的劳动果实。在编的人民警察对吃顿饺子不困难,人家到点下班,回家想吃什么吃什么。劳动号可不一样了,虽然所里照顾,他们单独的伙食物美价廉,可吃饺子也照样是一年等一回。还不止他们,据说连值班的几位管教也“出手”了。卢处为人处世很周到,还给自己现住的优待号也拿去一些,让他们也尝尝。又和几个友邻监号的号长们意思一下,每位都给送去一碗。饺子要送人一些本也在计划之内,毕竟这是媳物,难得一见,亲近的牢友们尝尝也符合情理,我们在包的时候已打出了富余量。虽然现在送出的量比预计要大得多,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出资人本来就是人家卢处,卢处的处事风格大家都是很了解的,不能破了人家的规矩。
最最要命的是,包的时候就有几位操作工的技术太拙劣,饺子先天就不足,两位煮饺子的孝技术更差,可以说是根本就不会煮,炊场的人又不肯施以援手,那饺子煮的四分五裂的。即使有几个“体(皮)魄(馅)健全”的,也都被人家半路劫持了。侥幸逃过一路围追堵截,大难不死回归号里的饺子已然面目全非。结果,像我和老舅这样出了大力的“有功之臣”连同刘队大辛每人也仅仅吃到了三五个虽然还有点饺子样,但已撒汤漏水连点咸味道也没有的。号里其他人等而下之的,吃了点“散装”的就不错了,再等而下之的“福建”和几个孝吃得干脆就是“饺子屑”了。数量还严重不足,全号人都没有吃饱。
结局竟然是这样的,号里人大失所望,出资人卢处也很不好意思。由于我们曾在只管的办公室里,多次一起聊过天,也算有一段交情,包饺子我又是面案的“主案”,出力不小。事后,办事周到体贴的卢处为此还特意进到号里来向我表示了歉意,也等于向全号人表示了歉意。卢处毕竟办事周到,不仅仅是口头表达歉意,为了挽回影响,趁第二天星期日又出资包了一次。
早晨,也是刘队先被提出去,旋即就回来,告诉大家今天卢处还出资包饺子。这次,面对昨天的结果,几个心有余而技不如人的都不敢动手了,只有我和老舅还有老信三个人包。由于号里的条件,没有桌子,擀剂子要俯下腰几乎是趴在了板上,是个累活,我和老舅俩人轮流干,三个人包,速度也很快,还是一个多小时就收工了。饺子的先天质量保证了,可刘队依然派遣“一小”“二小”到炊场煮饺子。我十分不愿再看到昨天有好东西没好吃,令人扫兴的一幕。忍不坠是对他们传授几句:“素饺子很好熟,锅里的水要烧得大开之后,用笊篱把水推转起来,然后把饺子下到水里。再然后,还是把水推转了。推水,尽量不要推到饺子,待饺子和水一起转起来后盖上锅盖。过一会开盖,再推一下水,直到水开。然后点上一点凉水,再盖锅盖,直到水再开,敞开锅盖,再稍煮片刻,看到饺子的肚子鼓起来了,就可以捞出了。怕他们记不住,我又给精炼一下,关键是开、推、推、开环节,两(次)开(水)之后捞起。从后来的效果看,俩孝做的还不错。今天卢处谁也没有送,单让我们号自己吃。有人提议上次光沾醋了,如果在醋里再加点蒜泥会更好吃,号里又砸了一些蒜泥,大家吃的都很惬意,吃饺子这个事算是圆满了。
卢处目前是市一所的首富,包一顿饺子的花费可谓“毛毛雨”。由于在我们甲六待过一年多的时间,又长期担任过这里的号长,所以和号里人的关系都不错。即使号里的人目前已经面目“多半”非了,还是对此号情有独钟。再加上有时他在外面揽来的事、揽来的活还需号里给解决,除了给警官们刷刷汽车脚垫,偶尔洗几件衣服外,还有小卫先生和本人所从事的“代笔”业务。所以,看到大家对吃饺子热情如此之高,而且包的干净利落,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况且花费对他来说好像也不是太大。所以,就留了例。从这次吃饺子以后,每个星期六都会慷慨解囊,让我们号包饺子吃。
每逢周末,热热闹闹包饺子、吃饺子,成为了我们少年号的例行“吃”事。身在看守所里每星期都能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乃亘古未闻之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