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位的奥妙(1)
要说号里最大的固定资源,也是被利用最广泛的固定资源,就是铺位。.
号里的铺位,和外面一样,也是指人睡觉的位置。不同的是,外面的铺位通常都是一张张床,而我们的铺位都在板上,白天供号里人活动,晚上把铺盖一铺就是睡觉的铺位了。居家,家庭内部可能对此没有什么可以争论或刻意的必要。旅行,居住的时间都短,也基本没人为此费太大心思。但在号里,可就大大地不同了。从实的方面说,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在号里的生存质量;从名的方面说,它反映一个人在里面的“政治”地位。它的作用决定了它是号里固定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
在牢房里,对它的运用充满了奥妙,“可操作性”太大了。一般的铺位调动,笔者认为是必要的、应该的,毕竟号里的人员也是流动的。可在人员基本不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动的情况下,频繁地“调动”就颇见号长们的“匠心”了。社会上的腐败有“要想富,动干部”一说,可号里人不能加官进爵,也没有肥缺和清水衙门一说,也不用换岗位。也“要想富”怎么办?“各村的地道都与很多高招”,那就就地取材。没有干部可动,咱就“动睡铺”。“要想富,动睡铺”,这也是号级“领导”们的工作“首选”。
按正常的人均需要面积,以一个单人床大约两平方米计算,在市一所里,每个号的板上应该只能容纳十二个人睡觉。.可实际上除了少年号和优待号,每个号都超员。固定号还好一些,过渡号一般情况下都是二十人左右,二十人以下,号里的铺位就显得很宽裕了。最“丰盛”的时候,一个号能达到二十五六人乃至更多,我待过的甲四一度达到过二十八人。人多铺位就紧张,经常闹铺位危机。有人为了争夺或是扞卫一寸两寸睡觉的地方,不惜大打出手。常常有人为了是我的褥子压着你的褥子,还是你的褥子压着我的褥子,而掐上一架。甲四以看手相闻名的“大相士”小刘,本是位很温和很通达的人,成天笑咪咪的,可还因为铺位问题和着名花案的“小内蒙”打过一回架,如果不是大家及时相劝,差点动起手来。睡午觉时相对还好一点,年轻人精力旺盛觉少,也有躺下看书的,舒适度要求不高。而到了晚上铺板时,每天号里都是一副“一级战备”状态,人人瞪大了眼睛盯着那“楚河汉界”。每到这时,号长都要亲自披挂上阵,临场调度,才能将铺板顺利进行到底。
为了让号里的人都能睡下,号长们也是绞尽了脑汁。通常做法是加大夜间值班的人数,直至每班安排四五个人甚至五六个人一班。夜里时时都有四五人站着值班,才能解决铺位危机。铺位在号里是一种紧俏品,而且它还不像伙食那样,能够搞点“市场经济”,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使人各取所需。只能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按需分配”。
如同房屋由于坐落地点、楼层、朝向等因素的不同,价值就呈现出大小不一一样。号里的铺位也分为三六九等。说这上面的“学问”很大,具有很宽广的可利用性,关键就在这里。就笔者在号里的观察,初步整理了一下,按照它的使用价值,从第一个层面来说,大致的情况可以借用一句围棋术语概括为:金角银边草肚皮。
关于金角:
角,两面邻墙,周边干扰相对少去50%。人再多,再怎么挤,总有两条“边界”是能够保证稳定的。而且以墙为依托,有支撑点,向外“扩张”也容易些。所以,占角的铺位在所有的铺位中最好,可称之为“金”。
关于银边:
市一所,不仅是全市的“最高学府”,也拥有最广阔的“校园”,因为他要安置的“学子”也最多。非“最高学府”的看守所,监号都是按每号十二——十四人设计的,而这里基本是按每号二十人安排的。号里的板也大,睡觉的铺位可以分为前后两排。外面的一排正好是在板的边上,可称之为边。人多的号,铺位的好坏,首先就是要看占有面积的多寡。其次再比较清静、舒适程度、受监视程度以及是否便于看电视等其它条件。此边称之为“银”,是因为前排的人数往往是固定的,那里是号长、管帐的、及其他“人物”和挂链人员的“驻锡地”,通常就是六个人,每人都可享有标准面积的铺位。看电视也最方便,躺在被窝里就行了。号里的人再多,其余人等,则要“统统后排的干活”,前排还是雷打不动。所以一般号的前排就能称之为“边”了。由于它的“功能”略次于“金角”故可称之为“银边”。甲四里住在银边的,当时是刘号长、管帐的小从、大毒枭老刘、本人、还有老李他们三位挂链的。
关于草肚皮:
在第一层次的分野上,除去金角银边,剩下的就是肚皮了。在甲四这样的大号就是指的里边的一排,它被墙和“边”包裹着,所以我们称之为“肚皮”。这些位置在号里是最次等的,被冠以“草”。
大体上监号里的铺位可以分为以上三等。
但,在这三“等”的各个内部还有一个第二层面——“级”的区分。也就是在每一等中,各个位置的“使用价值”又有不同,又可以分为几级。下面我们再研究一下这种同一等中各铺位之间不同“级别”的划分情况。角。
在统称的金角内部,仍然有着优劣好坏之分。角与角之间的价值也不相等。角资源全号总共有四个,也只能有四个。这里面也很有讲究,又可以分为:金、银、铜、铁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