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进钱的精妙设计(1)

二头家在农村。.虽然现在本市郊县的农户大多都比城区的人生活富裕些,特别是二头的家乡,那个县山区农家院旅游搞得红红火火,赚钱如同大河里往家挑水一般。可二头的家却在平原上,农家院自家就有,可和旅游沾不上边。二头可能一直没对刘队说明白,自己家没开展农家院旅游,并不像人家那样赚得盆满钵满。刘队对此可能也有所误读。其实他出来做工已然是家庭里最主要的来钱渠道,“开发不出价值”确有囊中羞涩的一面。“福建”的情况则和他有着本质的区别。“福建”的“开发不出价值”,并非真的没有经济基础,而这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结果。

“福建”在社会上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人单枪匹马是绝对无法干成的,非得一个团伙协同配合不可。而他们又不像盗窃、抢劫等干“粗活”的团伙那样,可以是一帮乌合之众,聚散两依依。他们干的是跨国的大买卖,需要一种链式的工作程序,其中各个环节的连接,要求非常精准守信才行。如果一节链条出现问题,那可就真“掉了链子”,全环节各部位人员的精心努力都将化为乌有。这种工作上的要求,决定了这个团伙的成员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而要维护这种组织性、纪律性,除了各自本人的素质、团伙的“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要有实际可行的、具体的保障系统,以解除成员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保障团伙的最大利益。正如社会上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上失业保险一样,未雨绸缪,他们这种“高危”行业,也需要有一种“失手保险”。

组织偷渡注定是一种高危产业,“常赶集没有碰不上亲家的”。如同战场上军事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一样,在图谋进攻的同时把撤退方案也一并设计好,以防万一。这个团伙在把别人送到“外面”的时候,也把自己人进到“里面”的“失手保险”准备好了。当然这个“险种”在世界上任何保险公司都找不到,只能由团伙自己来设立。该“险种”最基本的保障是:对于万一失手的同伙,首先要求一人做事一人当,别吐出其他同伙,保障团伙的安全,使他们还能把“事业”进行下去。只要作到了这一点,失手同伙在牢里和他的家属在外面的生活就启动“失手保险”来维持了。牢里的每月发放“保险费”若干,其家属享受什么,一切都有“政策”可循。事到临头,落实“政策”就是了。

他们的“买卖”利润率颇高,送出一个人动辄就得十万二十万,到达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费用越高。给失手的同伙每月往牢里打入多少钱应该不是问题,关键是打入牢中给自己人的钱如何防止被别人“开发利用”,使自己的钱如何才能准确地花在自己人的身上,这是他们需要精妙 “设计”的,否则再多的钱也填不满那个无底洞。

团伙中自然不乏大牢甚或大狱的过来人,熟知牢里的个中奥妙。对此,他们研究出一套预案。这种“预案”,只说其精到还不足以完美形容,还应该加上一个精妙,似乎才能表达出我们对它的赞叹。一、一旦有人失手进了看守所,团伙成员自然不便直接出面,要由家属出面。如果没有家属,找一个适当的人客串一下也很简单。由他负责与看守所内的联系。虽然像“福建”这样看守所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但也并不误事。二、绝对保证看守所里面的人一定的生活水准。三、为了确保上的钱都能使用在自己人的身上,所上的钱,一定要根据里面人的实际需要,循序渐进、定时点供应。这第三条中的知识含量很大,非对牢内规则潜规则非常“内行”的人不足以明晰。就是笔者在这里唠叨半天,如果不是结合其它篇章研究,让人也是入坠五里雾中。这是最考验上钱人水平的“拔高题”。它的奥妙在于:上多了,上早了,难以保证不被“开发”,被其他人巧壤夺去了;上少了、上晚了又难以保证里面人的生活水准。在这一点上如何拿捏,“解题”水平高下立现。还是山人自有“八卦”在手,于是:四、在当地找一个熟谐内情的人,据说有的地方甚至找的就是牢中人的主管管教——这是最好不过的了。由他提供信息,甚或关系铁了,把人民币直接就放在他的手里,再由他审时度势,有的放矢。不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找这样的人需要一定的公关能力,但这帮人是干什么的,能把大活人变戏法一般变到外国去,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嘴勤能问出金马驹来,功夫下到,保证一切水到渠成。每到月底,该定盒饭了,他的账上准有钱,可刚刚够他定盒饭的。月初,超市送货到牢的时候,他的账上又有钱了,他可以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平时他的账上根本没钱。号长、管账的即便想在他身上捞便宜,替他签个字买点什么,他的账上没钱,也是空叹奈何。经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保证打进的钱,基本百分之百地用在自己人身上,防止花了冤枉钱。

“福建”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他在甲四时,由于有了这套设计,自己的小日子一直过得还是不错的。想吃什么都能买,满足口腹之欲。还能打打牌搞点赌博活动,愉悦一下精神。即使不是甲四,随便在甲什么、乙多少号里,这套设计都能“放之‘各牢’而皆准。”偏偏现在到了甲六这里就不行了。设计虽然精妙,但对甲六里“开发”程度如此之烈,手段如此极端,后果竟然如此不堪,“福建”以及他的团伙恐怕也始料不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