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我的开发史(1)

上来,先要为本章正正名。

如果按所写的实际内容来说,这章的题目应该定名为:“开发我的史”,或是“我的被开发史”才对。但头一条不顺嘴,后一条又有点罗嗦,都不太符合题目命名的一般要求。于是,就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虽然名实不符,甚至南辕北辙,但这样写显得“大气”多了,何况人家治疗感冒的药能叫“感冒通”,这里就学人家这样命名了。

这里所说的“开发”是一个借用的词。看过前面几章的,大概都能明白它的内涵指的是什么。用俗语怎么表述,监管场所史上,虽然此类事传承千年,可我没听过它有什么“官称”。还是有一个同号,曾提到过,他说“这里面‘黑吃’太厉害了。.”他称之为“黑吃”,我觉得还比较形象贴切。笔者这里没有采用此说,也是因为,毕竟我们这里是“一部着作”,描述某些事还是显示的典雅一些为好。

笔者在里面被“开发”的肯定不是最厉害的,但本人入市一所时间虽然不长,但辗转了两个监室,而且每次换号或是出号都那么“生不逢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我的“开发”史,可以具体形象地了解看守所里在押人员的“经济运行”情况。

在办案单位警官要送我进看守所时,建议要带点钱进去。当时笔者还是一个“所盲”,觉得那里面不是都管吃管喝的嘛,最多买点牙膏香皂就是了,带进300元钱应该富富余余了。还是承蒙办案警官的好心提醒“能多带一点就多带一点。虽然心还有疑惑,拿这么多钱干什么?但笔者敦信“听人劝吃饱饭”的古训,遂又多加了100元,一共是400元。在看守所的前厅,交上这400元,上到了我的帐上。

进了甲四号以后,首先用钱的地方是第二天早上一起床,大家都在洗漱。我看看周围,劳作老四适时递给我一套毛巾、牙刷、口杯等当用之物。这些要在我的账上出钱再照样买一套,还给号里储存起来。后面坐板时家里给我进的东西就到了,除了必要的被褥、枕头,还有一堆食品。我就被刘哥吸收进了“一伙”。我进的鸭蛋、腊肠等物,理所当然也都入到了 “伙”里。

进到里面,亲身体会与我原先想象中的牢房大不相同,呈现出一派与时俱进的景象。这里的“市场经济”如此发达,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里面竟然有超市,号里当用的东西应有尽有不说。想吃什么,只要不是燕窝鱼翅之类超高档品,也是应有尽有。除了月末月初的时候卖一次腊肠、火腿肠、烧鸡、辣酱、咸菜,油盐酱醋等副食品供吃饭时佐餐的以外,劳动号还每天推着售货车在楼道里转悠,上下午来回各两次,休息节假日次数更多,几乎是不停地在各号门前转悠,比外面的送货上门服务还周到。这天天都有的售货车卖的东西都是消闲食品,好像在茶馆里吃的那些,有各色瓜子、糖果、话梅果脯之类。瓜果梨桃应季上市,天气热了冰棍、雪糕适时供应。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