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山海魔鉴

第527章 世界老龄化

随着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总人口中年轻人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过程。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上广等,老龄化的问题更为严重。而在关于老年人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与卫生部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为花甲之年的老年人,却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的活力四射,有的暮气沉沉;有的壮心不已,有的万念俱灰。而这些老年人中,绝大部分都呈现出和青壮年时代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更有甚者,步入老年和和年轻时完全呈现相反的性格特征。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一项研究指出在某一性格特点突出的人群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会在70岁后性格大变。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贯穿整个人的一生,不仅受到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且后者的影响因子更大。Neugarten曾对40~80岁的很多人进行过历时十年的研究,认为老年人的个性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然而有研究者认为中年至老年的变化,即从主动掌握到被动掌握或从朝向外在世界转为朝向内心世界的现象,则可能是特定年代的老年人的特点,也可能是一部分老年人的特点。有研究表明个性特点在十年左右时间内大体稳定,75岁以后的十年看来要比65岁以后的十年变化要大些,而且,是否发生变化和是否遭受到严重精神紧张刺激有关,也和老年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人的个性从成年到老年是持续稳定多于变化的。因此,随着年龄增长,人的个性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更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

孙颖心认为人类进入老年,往往具有下列的性格改变:①自我中心性:以任性、顽固的形式表现出来,根源在于顽固程度日趋严重;②猜疑性:以胡乱猜测、嫉妒、乖僻的形式反映出来,原因在于由于感觉能力的衰减所造成的对外界认知的困难;③保守性:讨厌新奇的东西,偏爱旧日的习惯、想法,原因在于记忆力的减退和学习能力的减弱;④疑病: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原因在于对外界事物不关心,作用意识的丧失;⑤牢骚:因为把握不住现状,总好回忆往日的生活。也有学者指出老年人的性格特征如下:自我中心性;内向性;保守性;好猜疑,并往坏的方面去猜;嫉妒心强;缺乏坚韧性和灵活性,较执拗;适应力衰退;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爱管闲事;疑心病大;依赖性大;有抑郁倾向。

盛剑冬等指出老年人由于身心老化所导致的性格改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中心性:性格由开始的固执己见和盲目自信最后发展到专横任性和顽固不化。②猜疑心:由于视力和听力感觉器官的老化,造成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模糊和反应迟钝,往往容易陷入胡乱猜测、嫉妒和偏见暴躁等偏激情感之中。③保守性:由于学习能力和活动能力的降低,因而讨厌或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但却非常注重以前的习惯或想法,守旧思想较为严重。④情绪性:随着对外界事物的关心程度日趋淡漠,对自己身体的注意却日益集中。性格变得极易过敏和神经质。⑤愚鲁和傲慢: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现状,而每天只是沉溺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对于自己过去的成绩“当年之勇”,却不厌其烦地整日挂在嘴上。姜德珍结合相关研究和我国老年人的一般表现,认为我国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孤独感;焦虑感;活动性减退;适应性减退;爱回忆往事;喜欢舒适与安全。

Gaven等从心理学和临床精神医学的角_度考察,列举老年人的性格改变具有下列特征:对健康及经济上的不安感;由于对生活的不适感而变得不安和焦虑;物质的匾乏,产生了孤独无依和寂寞感;多疑的倾向,常泊自己的一切为他人所窃夺;由子兴趣的日益狭滥、内向性增加,同时对躯体的感觉也日益注意,足以演变成疑病症的烦向;活动的兴趣减少,安静伯动的倾向增加;性活动减退,.但有时某些另性老人会出现性兴趣加强;保守性;难于适应环境的变化;话多而重复,特别爱唠叨自己的过去;贮蓄癖,有时爱收集废物;固执于过去的生活习惯而不愿作细致的改变。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