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莎莲罗垂帘听政

因为老宰相申钺的坚持、皇后莎莲罗的跪求,蓝昊暂时放弃了立新君的想法,命令全城兵士寻找和秋的下落。

寻找回来的,是一具面容已毁身穿龙袍的尸体。

谁也不敢说,那就是皇上。也许有人浑水摸鱼,故意用一具他人的尸体来冒充皇上。万一他日皇上平安归来,自己岂非杀身灭族?

谁也不敢说,那不是皇上。也许有人憎恨皇室,不惜毁灭龙体。万一他日证实真是皇上的真身,自己居然辨别不出,岂止是大不敬?

这不是简单的是与不是的选择,而是生与死、荣与衰的抉择。

正如老百姓们笑话的那样,皇上的大臣一群妃子一堆,竟无人敢直接指出那究竟是不是皇上。也许她们从来不敢睁眼仔细观察龙体,也许她们知道,为了不得罪某些人而选择了大众化的沉默。

就连皇后莎莲罗,虽然闻讯时当场晕倒,却也不能明确说出那究竟是还是不是,只一味哀哀地哭。

老宰相申钺出面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暂且先收殓那具尸体,保存人君体面,同时请太子监国,保证国家大事顺利进行及继续寻找皇上的下落。一个人,不可能在京城中无端端失踪,就算那个角落再偏僻,时间久了,也必然露出马脚。

蓝昊也点头赞成。

太子年幼,于是经众大臣商议,非常时候非常处置,太子监国,武威王蓝昊、老宰相申钺、宰相郑晓湖辅助。

表面上看,辅助大臣中,蓝昊处于劣势,事实上,郑晓湖和稀泥,老宰相年老体衰,手握兵权的蓝昊占了绝对优势。

朝堂欢呼太子千岁之声绵绵不绝,惊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远远传到了崇光殿。

崇光殿内,烛光明如白日。

皇后莎莲罗与一位灰袍女子正悄声谈话。

那女子面笼白纱,只露出光洁如玉的额头及明亮如星的眼睛,目光安详而柔和,纵然皇帝侄儿不知所踪和氏江山危矣,她依旧平静如湖。

皇后心底里佩服她的镇定自如,脸上越发楚楚可怜,闪着泪花道:“姑姑,你为何现在才来?如今宫内只有我与甘儿两人,一个弱一个小,那些大臣磨刀霍霍、如狼似虎,我们母子真不知如何是好,只怕稍有不慎,和氏的大好江山败在了我们手中,我们如何对得住列祖列宗?每每想到这里,夜不能寐,水米难下。”

她的泪珠,簌簌落下,如雨打荷花,不胜娇弱。

她说得那样哀怨、无依无靠,连安顺公主也不由得点头,道:“皇后娘娘,委屈你了。我一直在庵里静修,不曾出过庵门半步,竟不知天下发生这样的大事。真的难为你和甘儿了。”

皇后莎莲罗破涕为笑,揩着泪痕道:“莎莲罗年轻见识浅薄,让姑姑见笑了。幸亏姑姑来了,万事都有了主心骨。万事全凭姑姑做主便是。你老人家是先帝妹妹,和国的皇姑,你一句话,顶我们娘儿两人十句。”

她那样将安顺公主捧在天上,安顺公主微微一笑,道:“真由我做主?”

“和国的江山,姑姑出面做主,有谁敢说半句不是?”莎莲罗道。

“我虽是皇姑,却是泼出去的水了。皇后娘娘虽然年轻,却是和国国母,母仪天下,你出面,谁敢说半句不是?我就是怕你胆怯,特意进宫为你壮壮胆子。”安顺公主道。

“莎莲罗鲁钝,还请姑姑示下。”莎莲罗低头,嘴角一丝微笑一闪而过。

“那我就倚老卖老,不客气地说说。举国臣工,除了老宰相是和国外戚,一心为皇上考虑外,谁不是争权夺利想尽力多捞点好处?谁做皇帝,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到手的官帽子有多大好处有多少。如果你不出面,那么蓝昊必然挟天子以令诸侯,谁能阻挡他的锋芒?只怕到时候,江山不姓和,而改姓蓝了。”安顺公主一席话,听得莎莲罗冷汗直流。

这个他们从未看在眼内,只当草灰飞尘一般的公主,真的潜心修炼不理世事吗?她,将是最大的变数。

安顺公主见她目光变幻莫测,又加了一句:“那蓝昊与男方曈国定下了婚约,只怕娶的也是一位公主,到时候他拥有曈国相助,就算将甘儿赶出皇宫,谁又能相助?”

莎莲罗惨然色变,道:“姑姑教训的极是,请问姑姑,莎莲罗该如何才妥当?”

“你,助甘儿一臂之力,垂帘听政。”安顺公主毫不客气,“别推辞,当年秋儿登基,年纪尚幼,崇熙太后垂帘听政十年。和国有此先例,谁敢说什么?甘儿那边,自有我去说明厉害,他绝无不依之理。”

莎莲罗脸上时红时白,终于点点头,道:“一切听姑姑做主便是。”

第二天早朝,大臣们发现,曾经撤去的三层珠帘又垂挂在了太子和甘的座位之后,不由面面相觑,连武威王蓝昊都变了脸色。

“各位大人,本王年幼无知,只怕有负父皇所托,从今日起,特意请母后在旁协助。”太子和甘朗声说道。

“列位大人,太子殿下年少,本宫受皇姑安顺公主所托,暂时垂帘听政,不过做个幌子,陪陪太子殿下罢了。各位大人不必介怀。”皇后莎莲罗在帘后缓缓说道。

皇后虽说是装个幌子,太子却一连下了三道旨意。

第一道,各级官员,各安其职,全力赈灾,如有不力之处,严加惩治,如有敢贪赈灾之银一两者,一经查实,杀无赦。

第二道,因各地灾情严重,凡官绅豪门捐资协助救灾者,各级官衙一律予以表彰,建牌坊,赐太子亲笔牌匾,凡捐资五千两以上者,赏正九品虚衔,捐资一万两以上者,赏正八品虚衔。

第三道,暗地继续搜寻皇上下落,凡救出皇上者,重金高官赏赐外,格外赏先皇崇熙帝免死金牌一面,子孙如犯死罪,除了犯谋逆大罪外均可赦免。

朝堂上一片千岁之声。

不少老臣脸上现出迷茫的神色。不是他们不赞同这三道圣旨,而是他们似乎又看到了老太后重现人世。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