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潜规则下的一次遭遇(6)

看着刘队那幅急赤白脸的表情,不禁使我想起了俄罗斯的着名大作家托尔斯泰老先生的一句名言:......不是不能发火,而是要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发火,发到什么程度......。老先生的原话我记不清了,但意思还明白,就是:发火,并不是真生气时的产物,那样的发火没什么水平。发火其实是一种手段,要审时度势,更要看准了人,有目的地发。发火也要讲究效益,寻求最佳效果。无怪乎世界上有人常把伟大的作家都呼之为思想家,托大作家说的这句话就多么有思想啊,把某些人的“发火”心理,透视得岂止入木三分。当前,刘队此举不是正与老先生阐述的“思想”相契合吗。

我这只笨鹦鹉不妨学学“托”老先生之舌,也来句“名言”:“不是不能反击发火,而是要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反击,反击到什么程度......。”反击也要讲究效益,寻求最佳效果。。.

按照我的“名言”,吃过饭以后,大家都各归各位了,刘队又拿起本佛经看起来。我先点燃一支烟,然后猫腰轻轻地踱过去:“刘队,咱聊聊。”

刘队一怔,抬起头,脸上掠过一丝惊恐,又现出一幅警惕的样子。可能是以为我要和他办什么“交涉”来了。色厉往往是内荏的表现。看见我一脸的平和,这才放心了。随即,挤出了一幅笑脸:“啊,聊聊,聊聊。”放下了佛经。

我拿出从甲四带过来的石林,让刘队烟。刘队摆摆手,表示除红塔山外,不抽别的牌子的烟。嫌咱的烟档次低了,那好,省了。就是不知刘队在用自己的薪水支付烟款时,是否也有同样的气魄。

烟省了,该说的话可不能省,要不咱干什么来了。

初进号的都是“鸟”,这点咱懂。和“鹰头”说话,不能不客气。首先得给刘队承认“错误”,我说:“初来乍到,就让刘队发如此大火,真不好意思。进来的时间不长,里面的规矩不懂的地方还很多,请刘队多帮助指点。”

说到这,刘队赶忙客气了一句:“没事,没事。”还挺大度的。

但我后面还有话:“不过,为了刘队本人的健康,适时点拨一二就成,用不着这么大动肝火。自己并非笨人,在外面时也还办过点事,这里面的某些事还是能看明白的。今后还请费心,多关照。”

刘队未及听完,便露出了笑脸,急忙给我解释:“其实说你也是为了给他们别人听的,你也别往心里去。咱们号孝多,不好管,说轻说重的不好办。”说到这,刘队压低了嗓音,还朝后那几个人扫了一眼:“还有几个都是重刑和挂链的。咱们都是上岁数的人,您也做过领导工作,就多担待点吧。以后号里的事,您还要多出点力。”话说得很客气,还“您、您”的呢。

俗话说,高手过招,点到而已。虽然咱自己不能算是高手,但高标准要求自己总不能算错,既然和高手过招,自然应该遵守上限的规则,人往高处走嘛。基本的意思说过,随后,就转移了话题。我们又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神聊。最后,尽兴而散。

我回到座位上,旁边的老信悄悄对我说:“你这样做就对了。要不说完你没反应,看着你软乎,以后不定怎么捏你呢。这里面就这样。”

通过和刘队这次先是坦率,后又热烈的谈话,刘队对我把这套“炸雷”的玩意儿收起来了,一直到我出号再也没有“复兴”过。平时言谈话语,双方谈得还很投机。

看来,刘队也是“看菜吃饭”,调整了政策。不过,后来又给我来过一款新版“蔫溜”型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