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铁窗漫记

巧遇邻居(1)

中国有一句老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是指在全国范围内的异地他乡而言,特别是在那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千里之外见到一个老乡的确不容易。如果范围扩大了,变成在异国他乡,那凡是同胞都会感到很亲近。而范围缩小了,就在自己的家乡本地,邻里之间竟然在看守所的号里相见了,这种情况不仅是“泪汪汪”,更会催生同病相怜的感情。

进了看守所是不幸的,进到里面总让我有一种恐怖感,这种恐怖感不是怕坐牢(当然也怕坐牢,但那种怕是另一方面的),而是畏惧里面人性的恶劣、人文环境的低俗。难以想象如何在这种氛围中如何生存下去。红看的管理就全市的所有监管场所来说,是最严格的,这在市一所时就有耳闻。.它多年来一直保持国家级先进看守所的荣誉。这种严格对于在押人员来说,好比是一把“双刃剑”,说好的是,自己的权益会得到更严格、更规范的保障。说不好的,要达到这种先进的水平也意味着要受到更多的“修理”。所方的严厉已然如此,在遇到几个蔫坏损,以干缺德事为能事的同号,还活得下去吗。毕竟苍天有眼,就在我顾虑如何熬过又一个新收阶段时,突然云开雾散,老天为我播洒了一片金灿灿的阳光。

进号第二天,上午坐板中间休息时,我凑过去和陆号长聊聊,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来号里也有新收进号,号长要找你谈谈的惯例,这是为了掌握你的基本情况,作到心中有数便于管理。但一般喜欢“文治”的号长多作这一工作,而长于“武功”的号长则往往不屑于此。我们现在的陆号长属于后者。所以我采取主动,本意还是“靠拢组织”套套近乎的心理,期望能拉近点距离,多少得到一点关照。就是得不到关照,能不受歧视也算达到目的了。反正谈谈总比不理人家强,那样容易让人误会为“大几几”不爱搭理人。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先入为主,以后就不好接触了。基于此,除了基本情况,我特意没话找话多聊了几句。

陆号长倒是礼贤下士,随我聊了几句,就问我家住哪里,我说了我现在的住址。他又问,以前住哪。我就把自己以前老宅的地址说了,现在我的老娘还住在那里,我每星期都要去探望。这时令我惊诧的一幕出现了。陆号长说了:“我也住那。”当时我本人还不能说出自己准确的楼门号,我说了那个方位后,陆号长确切地说:“那是六号门,我住七号门”。 我开放后,特意看了看那个楼门,果然如陆号长所说,就是六号门。陆号长竟是我老宅的邻居,而且是真正的楼门挨着楼门比邻而居。可能是陆号长看我面熟,才特意问起我“以前住哪”的。可我对陆号长一点印象都没有。我们那是平房改造后原地盖起的楼房,老邻居们还都在一起。一聊才知道,他是后来买的商品房才搬过去的,所以我们以前并不相识。之所以他买那个商品房,是因为他的老宅据此也不远,基本算是在同一条街上。

在看守所的同一个号里,能遇上这么近的邻居,简直比几千里地以外遇到一个老乡还难,还巧。如此这般,立时拉近了我们的距离。陆号长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场面人,何况看守所这个特殊的环境,更容易催生“乡情”,更使人乐于抒发这种“乡情”。我于是立即得到了陆号长多方面的照顾。

Back to Top